时光倒流一万年①
工种。由于采集是生活资料相对稳定的来源,人们,特别是细心的妇女,给予它的关注也就更多。这对走向原始种植和家畜驯化关系重大,很可能原始农业就是在采集工作中占首要地位的妇女手中产生的。时至今日,妇女在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提供食物保证方面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是1996年11月在罗马召开的quot;世界粮食首脑会议quot;上,发布的一份题为《妇女喂养着世界》的公告中指出的。在原始时代,特别在中石器时代更可看出妇女在喂养整个人类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对澳大利亚土著的考察,作为种植的植物往往是当地常见的、也是普遍食用的种类。如澳大利亚库被尔斯克里克河两岸生长着类似黍子的一种草,有的地区生长此草的面积可达4平方千米以上,而在其他国家它已是一种栽培谷物,但在此地仍为野生谷物。将它转化为栽培作物是不难的,其实只要澳大利亚土著学会了对它进行栽培,这个地区的澳大利亚土著也就进入原始农业阶段了。
澳大利亚土著的这种经济形态为我们提供了史前时期中石器时代,相当于白莲洞Ⅱ期文化的绝好的例证。
人类演化三轨道与quot;中石器革命quot;
原始人类的演化发展遵循着三个轨道在运行:
一个轨道是人本身--体质形态的演化发展。它由前人类(南猿群中的早期类型)进化为真人类(南猿群中的进步类型--人属的最初代表);然后通过直立人群发展为化石智人群;最后通过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他们是现代人的直接先辈,到达现代人阶段,其实到了化石智人群的后期代表已接近原始人阶段的结束。人类本身的这一演化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生物进化的历程,其机制十分复杂,既遵循生物进化的法则,更涉及到深层遗传物质的复杂机制,这不能用任何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口号可以一言概括。
另一个轨道是生产技艺的演化发展,这是石器时代生产工艺的演化历程。它表现在石器制作技艺上(有些学者所称的quot;石器工业quot;上)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可分早、中和晚三期)、中石器时代(亦可分期,如白莲洞Ⅱ期文化还可分早、晚两期)和新石器时代(至少可分早、中和晚三期)。在由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演化过程中,在一些研究比较深入的地区,某阶段的划分要细致得多,以西亚的耶哥利文化为例,从事该文化研究的专家们做如下的划分:
由距今1.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纳吐夫文化)发展为quot;原始新石器时代quot;,原始新石器时代为由游猎向定居过渡的阶段,此时原始农业是否产生,尚不得而知。再由它发展为quot;前陶新石器时代quot;,有时也称为quot;无陶新石器时代quot;,它可再分为两段,距今1万年前的A段,以出现原始农业,石器中出现石镰、石镞、石锥、石凿和石锛为特色;距今0.9万年前的B段,此时石器中出现长而薄的石刀和大型的磨石、石锤、石杵和碾石等,特别是已有雏形的城市出现。再进一步发展为quot;有陶新石器时代quot;,顾名思义,此时已普遍使用陶器,本期亦可分为A、B两段,但具体资料较少。由此可见,耶哥利文化展现了不同于东南亚的白莲洞文化与和平文化的另一种文化面貌,欧洲又将是另一种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在各自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石器时代某一阶段生产工艺上的不同面貌。
第三个轨道是文化发展的历程。虽然生产技艺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文化还不止于此,它拥有更广泛、更深邃的内涵,它是人与生产技艺结合而产生的众多要素的综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实生产技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文化,然而更重要的是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