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人汗滴在花间①
--记科普作家周国兴周文斌
①原载《震惊世界的失窃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如果把科研成果比做一颗种子,那么广大群众就是这颗种子得以发芽、生长的肥沃土壤;如果把科学普及比做美丽的花朵,那么科普工作者便是花圃中的辛勤园丁。
近些年来,在我国繁花竞放的科普园地里,周国兴的作品以其质朴的风格、深邃的内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卓然标立于群芳众艳之中,赢得了人们的重视与赞赏。他的那部《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刚一出版,法国巴黎的百世纪出版社立即进行了翻译,把它介绍给了法国读者,并认为这是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阐明人类起源研究史的优秀著作。接着,国内又将它翻译成维吾尔文和朝鲜文本,更加扩大了这部书的影响范围。与此同时,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人类起源的故事》,该书以通俗而生动的内容,宣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在人民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和破除宗教迷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979年,他的科学小品集《狼孩·雪人·火的化石》在天津出版以后,更是受到了科普界的好评,成为了天津市的获奖作品。
quot;赏花人只道花儿艳,种花人汗滴在花间。quot;在科普创作的道路上,周国兴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从种子的播种,到田间的耕耘,从育苗培土,到施肥浇灌,无不渗透着园丁的心血和汗水。
1937年,周国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南通是长江岸边一个幽雅而美丽的城市。气势磅礴的江流,景色清秀的狼山,赋予了这座江城壮观而又秀丽的色彩。南通又是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城市。我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坐落在它的市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周国兴,从小就养成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趣。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常常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或攀登于狼山的小道上,捕捉蝴蝶、昆虫,采集山花、野果,倾听鸟儿鸣唱;或倘佯于长江的岸边滩头,拾掇形状各异的贝类,观看滚滚东去的江涛,欣赏变幻不定的浮云……
进了小学,荒芜的博物苑便成了他和小伙伴们经常游乐的场所。他们在杂草中追逐着,在巨大的鲸鱼骨头上爬来爬去,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quot;鲸鱼这么大,它生活的海洋该有多大啊!quot;有一次,一个名叫乐德昌的小伙伴坐在鲸鱼骨头上,感慨地说。
quot;可惜我们没有见过海呀!quot;周国兴发生了共鸣。他向往着大海,就像向往着一个神话世界一样。
几年后的一个暑假里,他终于邀集了几个少年朋友,步行一百多千米,来到了吕四的海边。自然界笼罩在头脑中的一道帷幕被揭开了。他们欢呼着,雀跃着,在松软的沙滩上打着滚儿,让海水的浪花和明媚的阳光沐浴着自己的身心……
一粒科学的种子就这样默默地飘落到了周国兴幼稚的心灵中,一旦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就会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这个时机的到来,是在他上高中的期间。有一次,他偶然读到了裴文中教授一本介绍中国猿人的著作。这本书唤起了他探索人类起源的欲望。高中毕业时,他在升学志愿表中填写了复旦大学生物系的人类学专业。
一座琳琅满目的科学之宫终于出现在这个年轻人的面前。人类是从动物演化而来的,是大自然诸种创造物中最复杂、最神奇的一种。人既有动物的本能,又有超出动物之上的人类的社会性。因而,人类学便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不仅要从体质形态方面去把握人的发展和进化规律,而且要从实践活动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和进步。适应这种要求,周国兴除了认真学好课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广泛地阅读了许多课外读物,诸如地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