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种花人汗滴在花间①
了一个新的念头:如何把人类学的知识在更广大的群众中进行普及呢?正是这一念头,把他引向了科普创作的道路。他决定写书。在对quot;劳动创造人quot;的展览作出全面总结的同时,他很快拟定了《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一书的写作计划。

    起步是艰难的,坚持下去尤其需要毅力。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创作一部科普作品,也许并不比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更为容易。周国兴感到笔头异常沉重。他像一个攀登在高海拔地区的运动员,一步三喘地前进着,在一页页的稿纸上消磨着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两个春秋过去了,案头上不过积存了6万多字的初稿。

    这时,恰好《化石》杂志创刊了。书稿的第一章在这个刊物上得到了发表。在《化石》杂志负责人、科普作家刘后一同志的帮助下,全部书稿被推荐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

    quot;这本书很有意义,只是内容还不够充实,应该更展开一些。quot;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老编辑王幼于同志看过仅有6万多字的书稿后,提出了建议。

    周国兴接受了这个建议。不久,他便带着书稿和资料来到了元谋人遗址的发掘现场,在紧张的野外工作之余,进行着书稿的修改和补充。

    当有人提出,希望他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写一本这方面的书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了。在他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在补充修改《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的同时,给自己追加了一项新的任务:以浙江展览的业务总结为基础,撰写一本《人类起源的故事》。

    正当他满怀希望和信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一场意外的灾祸猛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那是1973年12月,他在元谋盆地的一次考察中,由于搬动一块大石砧,摔了一跤,腰椎骨被扭伤了。回到北京后,伤势显得愈益严重。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着神经,就像一把尖刀扎在腰部,无法忍受的疼痛,使他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他躺在病床上,许多无法排解的念头,就像一架风车,无休无止地在他的脑海里转着圈子:难道自己真的就此瘫痪了吗?自己十分喜爱的人类学研究工作,难道就此结束了吗?刚刚拿起的科普创作之笔,难道就此停止了挥动吗?不,这一切决不可能,也决不应该成为可能!可是,希望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呢?他凝视着窗外逐渐变浓的春色,眼眶常常变得湿润起来。

    夏天到了,研究所把他送到青岛去疗养。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还特地给他寄去了白药、三七等名贵药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仍旧没有缓解。后来,疗养院为他施行了一种近乎酷刑的治疗方案:病人被捆绑在牵引床上,身体被拉长了8厘米,在没有任何镇痛措施的情况下,用橡皮锤子使劲敲打突出的椎间盘。这每一锤的分量和给病人造成的苦痛,是只有在老虎凳上的受刑者才能体会的。周国兴头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全身的肌肉在不由自主地抽搐着。可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哼地忍受着。

    敲打了十几锤之后,周国兴痛得几乎失去了知觉。可是当治疗结束后,他瘫痪的身体仍旧丝毫也动弹不了。以后在X光片上发现,他的椎骨被敲过了头,已经突向腹侧了。

    一个阴影笼罩着他的全部思绪!

    医生来到了他的床前,用尽量委婉的声调向他解释说:quot;我们反复分析了你的病情,看来只有最后一条路可走了:及早做手术。这样或许会成为三级残废,但总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quot;

    quot;不行啊!quot;周国兴竭力想从床上坐起来,却只是徒然感到一阵疼痛。没奈何,他只好躺在原位诉说着内心的激情:quot;医生,你知道,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需要爬山,抡镢头,找化石,采标本,这都不是一个残废人所能做的事情呀!quot;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光倒流一万年简介 >时光倒流一万年目录 > 种花人汗滴在花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