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茗事典故-1
古汉语茶字的起源与演变,不仅仅是茶叶名称的变化问题,可以说它是中国茶学史、茶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古汉语中茶字的出现,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演变,恰恰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三大饮品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的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用途,对茶最早实行人工栽培、加工制造,使其成为人类文明饮品和商品的国家。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篇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搽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又说:“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音贾]三曰莈[shè音设],四曰茗,五曰荈[chuǎn音川]。周公云:槚,苦茶。
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莈。郭弘农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还将饮茶之始概括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陆羽在《茶经》里关于茶字之论述,可以说是基本上概括了古汉语茶字的起源、演变及其与中国茶学史、茶文化史的渊源关系。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现了野生茶和它的药用价值,虽然见诸于文字的记载,可能要比客观实际晚得多。
陆羽为什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呢?
神农氏,即是人们通常同黄帝并称为中华民族始祖的“炎黄”之一——以火德王的古炎帝。有关文献记载:神农生于姜水约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以姜为姓,始制耒耜,教民务农,故号神农氏;以火德王,又称炎帝在位时尝百草以疗疾,立市廛chán蝉: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屋街区,以通货财,初都陈,后迁鲁,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神农是远古部落社会从以狩猎为主,向以农耕为主过渡时期的领袖人物,神农氏,开创了人类农业生产的新纪元。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茶经》作者援引《神农本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荼而解之。”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茶的药用价值的功勋归于神农。
周公,是西周初年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协助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摄政。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省岐山东北,称周公;又因周国西周所封诸侯之国是周公在西周初年的封地,鲁国的国君是周公的后代,故又称之为鲁周公。约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十世纪初在世。我国较早的文献《尔雅》相传最初为周公所撰。《尔雅·释木》有“槚jiǎ:古茶字就是苦荼”的记载。这即是“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的由来。
中国先民对茶的发现,若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茶可解毒的传说推算,迄今已有5000多年;如从西周初年或在此之后《尔雅》中有关茶字的记载算起,亦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可以说,茶,实际上进入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是同中华民族古老而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尽管后世学者对《神农本草》和《尔雅》的作者和成书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茶作为珍贵饮料,已经进入西周宫廷日常生活,这是有历史文献可资佐证的。
据《周礼》记载,在西周时已在宫廷设置“掌荼”官职。
据东晋常璩蜀郡江平人,字道将。曾在公元343—347成汉李势政权时任过散骑常侍。所着《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在周武王伐纣灭商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之后,巴蜀地区即今之四川东起奉节县,西至宜宾市宜宾县境;南极涪陵,北接今陕西汉中地区部落首领,已将“丹漆茶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