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基因——财富计划
下午股市收盘时,这个初出茅庐的生物技术公司,就集资了3600万美元,资产评估达到了5.32亿美元。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并无一种产品上市。有位市场分析专家说:“我已经在(美林投资公司)工作了22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发生。”
1998年5月刚刚成立的Celera公司,就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竞争并数据领先的基因公司,股价已经超过了微软,这确实值得人们关注。
由于科学家宣告人类基因密码草图已完成,数十家新创基因工程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基因的各项功能,并试图趁着这股“基因热”上市筹资。目前,华尔街已掀起一股基因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热潮。
今年以来,已有8家生物科技或与基因相关的企业正式挂牌,股价表现不赖。另有多达17家基因公司预定今年内上市。据纽约投资调查公司统计,迄今上市的8家基因工程公司共筹资8.4亿美元,目前股价均在发行价之上,而且走势稳健,让承销商为之振奋。这些基因公司的企业家和华尔街股票承销券商,运用的正是叨年代初期生物科技公司和前两年网络公司上市筹资的老套路:抓住股市热点,乘势出击。
中国的股市受这种重大利好的刺激,“基因板块”也有不俗的涨幅。人们都在想着网络股的神话,希望基因生物股票能够续写“网络神话”。究竟能否续写,我们看看胡鹏先生的观点:
应该承认,今天的生物产业无论是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还是给人的信心上都不能与信息产业相比。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也远不及互联网,就如同70年代的互联网无法与当时遍布全球的电网和铁路相比一样。
但是,就在上个月,纳斯达克指数一周内惨跌25%,全球震惊,也促使人们对爆炸式发展的互联网市场中的泡沫进行反思。正当网络股缩水,进人阵痛式的调整阶段时,生物股稳步上升。
仍以塞莱拉公司为例,以一己之力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对,微软、亚马逊等公司恐怕只能叹为观止。这也就难怪,尽管克林顿和布莱尔呼吁公开基因组信息的讲话后塞莱拉公司股票一度严重受挫,但不久即告上扬,其市值更是初创时的数十倍。
有人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的“圣杯”,是生物技术在21世纪起飞的跑道。
基因组计划得到的仅是遗传序列,但却是全面寻找有价值的遗传信息的前提。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副主任于军教授的比方再确切不过了:“我们的测序工作就是在编一部字典,是在为以后写文章服务。”从“识字”到“写文章”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实在很难说。但生物学家们确信,有了“字典”,加上他们的创造力,定会佳作迭出,用不了多少年,生物产业必会成为新经济新的代言人。
有人说,网络并不产生财富,它只是节省财富,未来的生物产业则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财富。
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无疑都是高科技的产物,但就创造财富而言,可以说前者“节流”后者“开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学家完全可以谱写出更精彩的“生物神话”。
今天的基因组计划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生物学家如何谱写新版的“网络神话”?
范特教授说的一句话是最好的答案:“破译基因组密码的意义就如同在刚发现电的那个时代,没有人能想像出个人电脑一样。”
生物股票的前景是诱人的,但为什么中国股市上的生物股票却乍暖还寒呢?何晓晴将之归为三个原因:
首先,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仅是人类生物学上的一场基因革命的开始,企业要实现其商业价值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正如计算机网络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样,由hGP所掀起的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