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牛顿革命
,并且因此使有关天体的理论和天文图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精确程度。我的目的是要从散见于大量著作中的这些理论里提出一种连贯的思想。液体及固体的平衡和运动,组成了太阳系以及存在于无限空间中的类似的系统,由此看来,引力所导致的所有结果,也就构成了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或者使力学原理应用到研究天体的运动和外形上了。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看,天文学是力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里,运动的元素是任意的常量。这种问题的解决,同时取决于观察的精确程度和分析的完善程度。
尽管拉普拉斯的哲学见解有了转变,如他1814年出版的《概率哲学导论》中明显地表现出的那样,但他并未感到有什么必要——在原理发表一个世纪以后——去讨论引力穿越空间延伸其作用这一点是否是合理的。在《天体力学》的第二quot;卷quot;《论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引力中心的运动》中,其首章即为《论从观察中演绎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他写道(1829,I:249),我们受到quot;诱惑quot;,quot;把太阳的中心看作是这样一种引力的中心,这种引力可以在各个方向上无限地延伸,其大小按距离的平方反比率而变化。quot;由于完全不会为使用牛顿的quot;引力quot;这个词感到难堪,而且在普遍地甚或超出牛顿的范围之外进行思考时也不再会因这个词哲学上的暗示而感到反感,拉普拉斯简单明了地得出结论说:quot;太阳以及有自己卫星的那些行星,都具有一种吸引作用,这种引力在无限地延伸,力的大小与所延伸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有物体在其活动范围内都是如此quot;(P.255)。此外,quot;通过类比使我得出这样的推论,即在所有的行星和彗星中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力。quot;他十分明确地得出结论说,quot;人们所观察到的作用于地球上的引力,是一条扩展到整个宇宙的普遍定律的一个特例quot;,这种quot;引力quot;并quot;不完全与总的质量有关quot;,它对于quot;组成物的每一个粒子都是相同的quot;(p.258)。他欢呼说,牛顿的quot;万有引力quot;是一条quot;伟大的自然原理quot;,quot;物质的所有粒子相互吸引,这种作用与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们彼此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quot;(p.259)。
这一原理的成功和万有引力的应用,或者爱因斯坦以前的所谓quot;经典quot;力学(或牛顿力学)的应用,使这一学科成了所有科学的典范或理想。例如,19世纪中叶和19世纪末大部分关于达尔文革命的争论,都是以方法为中心,而且往往集中在达尔文是坚持还是放弃了牛顿方法这一问题上。在诸如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若干领域中的科学家们,想象有一天他们各自的科学领域中也会有自己的牛顿,而且他们的科学也会达到牛顿的《原理》那样完备的程度。乔治·居维叶在1812年问道,为什么quot;自然史界不会有朝一日出现它自己的牛顿呢?quot;在1930年左右,奥托·瓦尔堡叹惜说,化学界中的牛顿(J.;还没有出现quot;(参见科恩1980,294)。
牛顿革命也成了意识形态的一个重大的组成部分,唯一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则是另一届科学革命,即达尔文革命。艾塞亚.伯林(1980,144)对牛顿的影响作了总结:
<span style="color:teal">牛顿总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在一定时期中,使现代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