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宰予破口大骂
闻斯行诸”,即我听说了就可以干吗?孔子说,你的父兄都在,怎么可以听说了就干?劝他甭干。但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你听说了就干吧。公西华很困惑,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两种答案。孔子说,冉有遇事容易退缩,子路遇事容易冒进,所以有不同答案。有父兄在,就不能干,肯定是出远门或有危险的事。我怀疑,这里的“有闻”,也是闻诸夫子,听到的是某种大事。子路是急性子,老师说了,马上就干,如果不能干,他会团团转。
孔子说,君子的特点是“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讷于言”是放在“敏于行”前。这两条,最好都能做到,但孔子的学生,往往只占一条。他们当中,最受老师夸奖,全是有道德涵养,老实巴交,“讷于言”的主儿,颜回是代表。颜回慎言,在老师面前,少言寡语;老师说话,从不顶嘴,不但不顶嘴,还退而自省,躲在屋里琢磨,琢磨琢磨,就琢磨出什么名堂来了,令老师喜出望外;老师讲一句,他能琢磨出十句来,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这是思想型的君子。子路相反,“讷于言”,他做不到。他说话太急太冲,嘴上没把门儿的,老师讲话,经常插嘴,不但插嘴,还顶嘴,甚至叱责老师,或替老师拿主意。他的特点是“敏于行”。孔门中,行动型的君子人数居多,子路是代表。颜回和子路,让老师挑,孔子肯定挑颜回。
“敏”有快的意思,子路的特点是快,不但行动快,说话也快,快人快语,孔子喜欢行动快,但不喜欢说话快。孔子提问题,子路率尔对,经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难怪常挨老师骂。(子路)
以上14章是以评论学生为主。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卿,事卫灵公和卫出公,姞姓,孔氏,名圉,文子是他的谥号。他死于哪一年,从《左传》记载看,当在前484—前480年之间,即孔子自卫返鲁后。孔子在卫国和他有接触,对他的评价还不错。
这段话,和谥法有关。《逸周书?谥法》说,“学勤好问曰文”,近之。孔子的话,“敏而好学”似是音训,文是明母文部字,敏是明母之部字,读音相近。(孔文子)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公孙侨的字,郑卿。
这里的四大美德:恭、敬、惠、义,恭和敬是一对,惠和义是一对。恭和敬,是用于君子,属于礼。恭和敬不一样,它是用于表现自己,让别人看上去,脸色和谈吐很客气;敬是用于伺候上级和尊长,对他们非常尊敬。惠和义也不一样。惠是养民,让人民过得好;义是使民,让他们干合乎义的事。这里,“使民以义”,用的是“义”,孔子说“君使臣以礼”(《八佾》3.19),用的是“礼”。使民和使臣不一样。礼是用于君子,和老百姓无关。虽然,君子对君子,君子对民,完全不一样,但四句话的主语都是君子,故曰“君子之道四焉”。(子产)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晏婴,字平仲,齐卿。他善与人交,接触时间越长,越受人尊重。(晏平仲)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智)也?”
“臧文仲”,即臧孙辰,鲁卿,先孔子,历事庄、闵、僖、文四公,活得很长。
“居蔡”,给大蔡之龟盖龟室。大蔡之龟,见《太平御览》卷八○二、卷九四一和《墨子?耕柱》引《墨子》,是与“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并称,皆“诸侯良宝”。据说这种龟有“三棘(脊)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