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庐郡望族”
“庐郡望族”
按照传统习俗,过了阴历年初一,初五便是新春里最重要的日子,因为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人们一年的财运似乎都是由“财神”决定的。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即公历1823年2月15日,正当人们忙着置酒席、接“财神”、欢庆“财神”生日的时候,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现属肥东县)李氏宗族更是欢声笑语,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之中,因为又有一个小小的生命呱呱坠地了。这位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婴儿,就是后来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烜赫一时的李鸿章。
李鸿章先世本姓许,自江右湖口迁至合肥。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在美丽富饶的巢湖北岸,属于巢芜盆地,土地广沃,溏水停注, 旱涝保收,“民物殷富,俗尚勤俭而崇节义”。李鸿章八世祖许迎溪与同庄李心庄既是姻亲,又是好友。心庄无子,请求收养迎溪次子慎所为嗣,迎溪慨然允诺,慎所遂改袭李姓。因而李门祖规:
许李二姓不通婚,而与族外之李则不禁。李氏“世耕读以为业”,初“清贫无田”,至鸿章高祖时,以所谓“勤俭成家,有田二顷”。
从“清贫无田”到拥有二百亩土地,表明李氏已经发展成为新兴地主。
但因李氏有钱无势,缺少政治靠山,“乡曲豪强屡见欺凌,数起讼端”。鸿章曾祖李椿“和众能言,不畏强御,申辩得直,然后安居焉。”
①鸿章祖父名殿华,字庆庵,“肆武游痒”,两应乡试落第后,便放弃猎取功名念头,退居乡间课率子孙耕读,足不入城市几近五十年,“男耕妇织,督课勿懈。”
②殿华凭藉祖先余荫,虽然继承了一些土地财产,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业小,在析居分爨时,殿华一支“推多受寡”③,分得的土地财产不多。所以在现存文献中,往往有殿华役使佃户、雇工和家境穷困的似相抵牾的记载。
殿华之子追忆说:“凡田亩近坟冢,春耕[其父]必督佃户雇工坟旁多留隙地,无主者亦培土于其冢,使无倾塌。”④殿华之孙却描绘出另一番情景:“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支吾终非久长之计, 即向亲友商借,惜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
⑤殿华可能是个小地主。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小地主家庭,是典型的所谓“耕读之家”。
殿华生育四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长子文煜,字晴岚,库生。据说他“居家孝友,博学能文,……名望重于士林,早有经师宿儒之誉”。他因家贫就馆于外者6年,之后“闭门收徒,兼课子弟”,对李氏宗族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沈葆桢说:“李氏书香之盛,英才之多,位业之隆,门闾之大,谓非由公一人创兴而起者欤!”
①他着有《晴岚文集》20余卷。次子文瑜,喜好吟咏作赋。三子文球,着有《妙香亭文集》。四子文安,即是鸿章父亲,本名文玕,字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生于1802年(嘉① ④李文安:《都门望云思亲赋》,《李光禄公遗》,卷1,第1、4页。
② ③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50,孝友传一,第31、30页。
⑤ 李鸿章:《致鹤章弟》,《李鸿章尺牍》,第34页。
① 沈葆桢:《李睹岚赠公家传》,《合肥李氏宗谱》,卷15,第6页。
庆六年)。文安启蒙后,与其兄一起读书,殿华“时亲督课,每作文脱稿”,“必先阅,指其瑕疵”。文安兄弟每当“早起问安及夜读归卧”,殿华“或为讲书史懿训,或为述失曾祖暨先祖盛德”
②。文安8岁时受业于李龙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