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一生事业扫地无余」-避战主和
练之用”,“海上交锋恐非胜算”,陆军兵力不厚,“若令出境援朝击倭,势非大举不办,一经抽调,则处处空虚,转为敌所乘,有妨大局。”

    ⑤光绪看后,非常气愤和不安,7月2日再次降旨,指示李鸿章对“外援内防,自宜先事豫筹”,并责问说:“究竟海军所练之兵各有若干?此外北洋分扎沿海防军若干?及直隶绿营兵丁可备战守者若干?”7月4 日李鸿章复奏说现有海陆军“守”尚有余而“攻”

    则不足,如若“出境援剿”,就必须“备饷征兵”。光绪无奈,便于7月11日决定给李鸿章拔款300万两,令其“将战守一切事宜,随时妥为筹备,以期缓急足恃。

    ①光绪指示李鸿章妥筹战守事宜,李鸿章就提出如何处理在朝清军问题。

    当时驻军牙山的叶志超向李鸿章提出派军增援、撤军回国、“守此不动”等上中下三策,请求裁夺。李鸿章斟酌再三,电告总署说:“钧署现正与倭商,未便遵添大军,致生疑沮,上策似须缓办。其中策与袁道同见,前钧电有或撤或移之说,鸿初虑示弱,惟所称军士露处受病实情,可否照办请速核示。”

    ②李鸿章虽因受张佩纶“先班师示弱以骄敌”思想影响而倾向中策,但却不愿明言,因而特地电请总署核示。过了两天,光绪下谕,指出撤军“殊属非计”,而“大举致讨,即在指顾。着李鸿章休察情形,如牙山地势不宜,即传谕叶志超,先择进退两便之地,扼要移扎, 以期迅赴戎机,毋致延误。”

    ③就在李鸿章有意撤回驻朝清军的同时,御史张仲炘上疏,抨击李鸿章“观望迁延”,请“一意决战,以弭后患”。

    7月14日以后,中日关系急骤恶化,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日本驻华公使向总署呈送第二次绝交书,指责清政府要求日本撤军是“有意滋事”,声明“嗣后因此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

    ④面对如此严峻局势,光绪和李鸿章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7月14 日光绪决意进兵,下谕说:日本以重兵胁制朝鲜, “和议恐不足恃,亟应速筹战备,以杜狡谋。”“着李鸿章速为筹备,先派一军由陆路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水路叶志超一军,兵力尚单,须有继进之军,以资接应。”

    ①光绪过去倾向于实力备战以为和地,现在则转而“一力主战”

    了。

    。慈禧虽然不愿开衅生事,但却认定日本是个“小国”,堂堂中华岂能容忍“小国”凌辱,因而在一定时期“主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时人说“西后藐日而轻战”。

    与此同时,李鸿章由于日本的咄咄进逼和清廷的屡屡切责, 也开始从“重④ 《军机处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3,第25页。

    ⑤ 《光绪二十年五月二十七日李鸿章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 《军机处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等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18页。

    ②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20页。

    ③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瑜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27页。

    ④ 《日本使臣小林照会》,《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32页。

    ① 《军机处密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27—28页。

    外交轻军事”,转而积极备战了。7月16日他遵旨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率军入朝,进驻平壤。7月20日,又拟雇英商高升等船,运兵赴援叶志超。

    除了作军事上的准备外,李鸿章还企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六、「一生事业扫地无余」-避战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