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生事业扫地无余」-避战主和
,“始则假俄人为钳制,继则恃英人为调停”
②。他只看到列强之间的争夺,却无视它们在对外扩张中的勾结,因而对列强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光绪虽然并非拒绝“以夷制夷”,但却对英、俄调停怀有戒心。
6月20日李鸿章电告总署,说已经向欧格讷、喀西尼提出请英、俄两国劝告日本从朝鲜撤兵。因为“倭忌英不若畏俄,有此夹攻,或易就范。”
③正因为他发现日本“畏俄”甚于“忌英”,所以就把主要希望寄托在俄国的调停上。他既给予俄国以调停的“优先权”,又承认”俄国具有与中日两国共同解决朝鲜内部组织问题的权利。”俄国当时希望维持远东现状,并鉴于李鸿章给予自己“莫大利益”,因而决定调停中日争端,以便从中渔利。6月25日李鸿章对总署说:俄皇已通过驻日俄使“勒令”日本政府“与中国商同撤兵,俟撤后再会议善后办法。”如果日本拒绝遵办,“电告俄廷,恐须用压服之法。”
①李鸿章深信俄国将能“压服”日本,军机大臣们也“喜压服说”
②。
其实,俄国并不愿用强力干涉朝鲜问题,担心援助中国会把日本驱向英国怀抱。7月9 日喀西尼派人通知李鸿章:俄国只能以友谊力劝日本撤兵,未便用武力强制,至于朝鲜内政应改革与否,俄国不便与闻。这使李鸿章深感失望。然而,7月22日俄国驻华使馆参赞会见李鸿章时却又声称:“看倭人现在情形,劝息势须动兵”。李鸿章信以为真,说“贵国如派兵船,我海军提督亦可派往会办。”他电告总署:“似俄真动公愤,未必欲收渔人之利。”
③但总署却声称对俄国“不可倚以为助”。
李鸿章在请求俄国调停的同时,还企图利用英国同日、俄两国的矛盾,争取英国的支持。当时英国远东政策主要着眼于防俄,力图防止俄、日联合。
7月2 日李鸿章在会见英国驻天津领事时,乞求英国速派海军司令带领舰队径赴横滨,与驻日英使同赴日本外交部,“责其以重兵压韩无礼,扰乱东方商务,与英大有关系,勒令撤兵,再议善后。”他鼓动说:日本必定遵办,而英国与中日两国“交情尤显”。“此好机会,勿任俄着先鞭。”
④李鸿章的这种想法,欧格讷“似不以为可”,“未电本国”⑤,并遭到光绪的斥责:
“李鸿章此议非但示弱于人,仍贻后患,殊属非计,着毋庸议”⑥②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4,第21页。
③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3,第19、24页。
①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3,第19、24页。
② 《张侍郎来电》,《夺鸿章全集》(二),电稿二,第739页。
③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5,第10页。
④ ⑤《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3,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