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开-2
需要有人出来,一方面提醒一下学院的艺术工作者,低下头来,也看一看自己脚跟底下的大众,另一方面也传达一点专业的知识给大众,让大众独自摸索的艺术,能够有专业者经验的辅助而更快地进步,也让专业者的艺术不至于完全封闭于大众之外而枯干乏味。我想,我是以这样的心情,大胆地来参加这个座谈会的。(《夏潮》,1978)陈映真的发言也是quot;非常仰望他们能够给我们一条一条非常简单,又真正能表达目前的现实需要和自己民族情感的歌quot;,但是,quot;如果他们还觉得这些歌曲实在不屑一顾,或者是没有功夫写这种歌曲,那也没关系,让我们大家,这些喜欢音乐的朋友自己来作。作得比较差,没有关系,凡是好的东西,都是从比较坏的东西发展出来的,我们毕竟从没有歌的时代,进入到我们自己写,自己找一条歌的时代……quot;但是,陈映真在发言结尾处仍不免呼吁:quot;恭恭敬敬地向受过音乐训练的专家们请求,垂顾垂顾我们这些需要。quot;而学院派因此是否真的如呼吁那样开始创作通俗歌曲了呢?效果并不明显。以当时被视为学院派跨向通俗音乐创作的李泰祥为例,他所制作策划的试图quot;把民歌透过大众音乐的形式来表达quot;的quot;传统与展望quot;演唱会依然受到《夏潮》方面的严厉批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quot;学院的民歌工作者quot;指的基本上是从事传统民歌采集与整理工作的学者,编者举出许常惠、杨兆祯、沈锦堂、吕炳川为例,事实上许常惠与吕炳川对现代民歌是持包容接纳态度的,而杨兆祯亦未明显表现出反对现代民歌的立场,游昌发在座谈会中的发言更被视为是quot;坦诚的,可敬可爱的quot;。
三、最遥远的路程把玫瑰的芬芳散播到台湾的每个角落……但请绝对把玫瑰的刺保留起来,作为我们抗议的武器,当我们碰到不公不义的时候,我们把刺拿出来,抗议!--民歌手杨祖君一位参与1976年12月淡江文理学院演唱会的在校学生杨祖君,在quot;可口可乐事件quot;当天整夜难眠,《补破网》的旋律在她脑海中久久萦绕着。不久,她写了一篇《中国人唱外国人歌的心声》,文章中说:但愿不久将可听到我们自己的歌,而在那些默默耕耘者中,希望我能偶尔发现一两名是今日痛心疾首地在批评quot;中国人为什么不唱中国歌quot;的人们!我衷心地期盼着!这篇文章成为激励李双泽个人创作的导火索。
据报刊的描述,杨祖君是一位喜欢穿t恤与泛白牛仔裤的女孩,非常之简约。她从小学习钢琴,接受的是西方音乐教育,以前她对中国的流行歌曲、民乐都没有聆听的兴趣。在淡江读书期间,受民歌运动的影响,她开始自学弹吉他,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接触中国的音乐以及京剧。
1977年淡江举办quot;中国民俗歌谣之夜quot;演唱会后,杨祖君通过王津平的介绍与李双泽认识。在李双泽过世后,接续李双泽quot;唱自己的歌quot;的理念,对杨祖君而言,是quot;生命深处的召唤与深刻的文化反省quot;。杨祖君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受到王津平以及李双泽的强烈影响。李双泽葬礼那天,她许下诺言:quot;双泽,无论你在哪里,有许多人会坚持你的热情、理想、正义,爱民族爱自由,会有更多人唱你的歌……quot;而对于王津平,尽管毕业之后他们成为朋友,但她仍称他为quot;老师quot;,因为quot;他给了我太多教导,不但教我知识,也教我爱人、关心人,教我放弃个人、服务社会quot;。
1978年的杨祖君,横跨quot;中国现代民歌quot;及quot;淡江--《夏潮》quot;两条路线:一方面是前者众多歌手当中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