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
在内,他们都可以出钱赎罪,可以

    “官当”,有些人甚至还能依据

    “八议”制度免除所有的惩罚。比如受到牵连的太傅杨彪大人,只要长公主和天子不予追究,他还是可以继续担任太傅一职。

    杨彪、荀攸和陈群仔细看完李玮的《刑律》修改草案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侥幸,侥幸,这位气势汹汹的丞相大人总算手下留情,没有象上次一样,挥起屠刀一杀到底。

    “怎么样?”徐荣慢条斯理地问道,

    “诸位大人可有什么意见?”

    “丞相大人乃天纵之材,我们望尘莫及,提不出来什么更好的建议。”杨彪笑道,

    “我想问问大司马,朝廷此次整肃吏治,要到什么时候为止?”徐荣笑笑,从身后拿出一卷文卷,放到了杨彪面前,

    “丞相大人打算对九品官人法做出修改,这是他的奏疏,请你们看看。”三个人都愣住了,望着案几上的竹简,半天没说话。

    李玮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打算实施

    “垦田戍边”之策了?

    “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办法来源于察举制,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察举选拔制度的弊端,但实施时间久了,类似于察举制的弊端还是会出现,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朝廷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徐荣看看三人,神色平静地说道,

    “丞相大人有意把试经选拔作为本朝的主要选拔制度,把九品中正制作为辅助选拔制度。”本朝的试经选拔一直是辅助选拔制度,现在李玮突然要把它改为主要选拔制度,玄机何在?

    杨彪等人一时没有抓到关键,各自凝神沉思。

    “新经兼采了今古文经学两家之长,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作为官学,它的地位不可动摇。”徐荣缓缓说道,

    “那么,今古文经学是不是就此走向衰落,直至消失呢?当然不可能,这一点是今古文经学两派儒士们的共识。”

    “新经之所以能出现,得益于今古文经学长达两百多年的争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今古文经学两派之间有四次声势浩大的论辩,每一次论辩都促进了经学的发展,而最后一次论辩,就是硕儒何休大师和鸿儒郑玄大师之间的论辩,直接导致了新经的出现并开始广为传播。”徐荣手捋长须,微微笑道,

    “经学要想发展,就要有争论,有了争论,各学派才能进步。比如今年长安的经学大论辩,就促使新经学派开始重注典籍,剔除各经注疏中的谶纬。而古文经学派因为从论辩中吸收了新经的很多优点,也开始重注典籍。今文经学派痛定思痛,各地大儒名士聚集在洛阳的东观、兰台等地,翻出收藏了几百年的各家典籍注疏,日夜商讨研习,听说最近已经决定重正经义,简省章句了。”

    “这说明什么?”徐荣停了一下,继续说道,

    “说明新经也好,今古文经学也好,它们将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互相进步,谁都不会认输,谁也不会消失。”

    “如今官学是新经,私学是今古文经学。官学和私学都在发展,大汉的儒生会越来越多。那么,问题就来了……”杨彪、荀攸和陈群已经明白试经制度的作用了。

    他们连连点头,对徐荣的话深表同感。

    “按照九品中正制,朝廷取士,很显然是以研习官学的儒生为主。”徐荣说道,

    “从本朝几百年的选拔历史来看,儒生要想入仕,必须研习今文经学。过去研习古文经学的儒生们为了入仕,住往兼学两家之经,由此可见这种选拔制度有弊端,有很严重的弊端。长此发展下去,有多少儒生还会研习今古文两派经学?这种选拔制度不但不利于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也不利于新经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朝廷选拔人才,对社稷的长治久安也非常不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汉帝国风云录简介 >大汉帝国风云录目录 >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