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此节枯燥,可以不看)
例如,当年孝文皇帝与其廷尉张释之在处理所谓

    “犯跸”案与

    “盗取玉环”案时所采取的态度便是这样一种公正无私的态度。朝廷所信奉的这种

    “公正无私”的道德思想,使得大汉在立国之初迅速走向了安定和繁荣。

    “以法治国,公正无私”是朝廷迫切需要的,也是社稷振兴和大汉昌盛所世代需要的,但目前的经学死死守着

    “以德治国,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根本做不到这一点。黄老之学的

    “无为”是以

    “有为”为前提的

    “无为”,是君

    “无为”而臣

    “有为”,是一种君主驾驭臣下的统治之术,因此这种

    “无为”又可以称为

    “无不为”。在《黄帝四经》看来,

    “道”虽然

    “无为”,但

    “道”却又生

    “法”,因此作为

    “执道者”的君主的

    “无为”也应象

    “道”那样,是在制定了法令制度后的一种

    “无为”。但是,君主虽然可以

    “无为”,大臣们还是必须

    “左执规、右执矩”,以使法令得以实施。也就是说,君主不要事必躬亲,事事操劳,要任其自然,要善于利用和依靠大臣们去处理各种政事。

    在臣下奋发有为的基础上君主便可以

    “无为”了,但君主并不是什么都不干,君主的职责是

    “虚静谨听”,对大臣们处理政事的情况进行审察,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名实相符,并据此决定生杀赏罚。

    大臣们又应该恪守哪些原则呢?一要谦虚谨慎,勤于政事;二要以身作则,摒除私欲;三要宠辱皆忘,知足常乐。

    如此一来,国政就会出现

    “以无统有,执一统众,以寡治众和以静而广”,继而

    “得众心”的国泰民安的局面。在黄老之学看来,君主如果能做到清静无为,设官分职,定好名分,便可坐享其成。

    而作为大臣,如果能恪守清廉勤谨,不求名利,谦恭地教导百姓,那么天下必然大治。

    相反,如果象儒家所要求的那样,君权神授,皇权至高无上,权柄集于君主一身,君主做为天下之仪表,事必躬亲,

    “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那么,则

    “主劳而臣逸”,皇权和相权严重失衡,长治久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黄老之学的

    “无为”提倡皇权和相权制衡,而朝廷目前急需的就是稳定当前的官制,实现皇权和相权有效制衡基础上的君权至上,所以儒家的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主张的君主集权,已经对社稷稳定形成了威胁,朝廷必须起用一种新儒学作为国策基础,从而稳定和巩固现行制度,并保证此制能长久延续下去。

    黄老之学根据天与地各有固定位置(天上地下)和阴阳二气的对立冲突中

    “阳主阴次,阳动阴静”的特点,提出了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等级有别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这一点和儒家

    “有德者受天命为天子”的观点截然不同。例如孝景皇帝时,《诗》博士辕固与道家黄生曾就汤武除桀纣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汤武除桀纣是

    “受天命”还是

    “臣弑君”。辕固据经义,说汤武诛桀纣,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义行为。

    黄生引道家说,破帽子还得戴在头上,新鞋子终究穿在脚下,认为汤武虽是圣人,到底不该放桀、弑纣。

    孝景皇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汉帝国风云录简介 >大汉帝国风云录目录 >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此节枯燥,可以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