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遗德 似梅斯馨
在一九七六年,她作为日中友好青年访华团的成员首次抵达中国。当时正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第四天,悲痛的氛围笼罩着赤县神州。访华期间,浅井女士一直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中国总理的逝世会引起倾国倾城如此深切的悲痛缅怀?于是,她潜心研究周恩来,景仰之情与日俱增,崇拜之心日笃。她为两个孩子分别起名“周嗣”、“来留美”,取其“承继周恩来的美德流芳百世”之意。后来,她和丈夫、孩子曾多次越洋来到周恩来故居瞻仰。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她又一次来到周恩来故乡淮安,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纪念周恩来艺术展”。她将其母亲自制的一束纸质梅花带来,虔诚地放在周恩来的铜像前摄影留念,并让她八岁的儿子周嗣用中文书写了“友好”二字,献给敬爱的周爷爷的英灵,以表示世世代代报答周恩来对中日友好之泉的“掘井之恩”。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九次接见的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在她七十一岁高龄时,还不远万里前来参加周恩来纪念馆奠基仪式,拜访这块养育了伟人的热土圣地。那时她正在撰写《一千八百九十八—一千九百九十八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就在故居的这株腊梅树下,有人问她:“为一个人写传,按国际惯例,通常都是从诞生写到逝世。而您为什么要写周恩来的一百年呢?周恩来逝世后的岁月,他的传略该怎么写呢?”韩素音女士十分动情地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周恩来是一位永远活着的人,他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不仅属于淮安,也属于国际,故乡人民无限怀念他,爱戴他,国际上更不知有多少人爱戴他,尊敬他。他的德政的馨香飘逸四海,超越时空而永恒。我写这本书,就是要让国际上的青年人都有一个人格的参照系,做人行事要像周恩来那样……”
如今,时届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日,周恩来故居的梅花,似乎也通人性般地格外缅怀主人,益发显露出蓬勃的生机,透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馨香。淮安故里一位耄耋长者,为庆贺周恩来百年圣诞,特地从乡下赶来,又一次拜谒了周恩来故居,并赏读了这株高雅的“一品梅”。他激情荡漾,口占一诗道:“故居院内一株梅,花与伟人各占魁。傲骨铮铮无仰面,素心耿耿有忠胎。愿和松竹为三友,誓向冰霜斗百回。独放清香盈四海,频频风送入怀来。”另一位词人挥毫撰写楹联一副,奉献给周恩来百年诞辰圣典,联曰:“功著两间,誉隆四海。数十年尽瘁忘身,辅千秋伟业,开九州盛世;品昭三德,泽被群黎。亿万众陈诚荐醴,掬一瓣馨香,礼百秩英灵。”
呵,一瓣馨香,百秩英灵!呵,百年遗德,似梅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