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在毛、刘对峙的日子里
陈伯达当场写了一张条子,递给刘少奇,条子上写着一句重要的话:“不要搞工作组。”
陈伯达向来“少奇同志”长,“少奇同志”短,这一回怎么突然反常,独持异议呢!陈伯达能够“众人皆醉吾独醒”,是因为他走了“内线”,得知了毛泽东的用意。
激烈的一幕,终于在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爆发。局势变得紧张、复杂而又微妙。
北京一片乱纷纷,毛泽东却不在北京。
毛泽东在哪里?他在杭州!就连1966年5月4日至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也不参加,由刘少奇主持。他把由他定稿的《五·一六通知》交康生带去,在刘少奇主持下由会议通过———须知,《五·一六通知》中毛泽东亲笔所加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睡在我们的身旁”,指的就是刘少奇。刘少奇被蒙在鼓里,居然由他主持通过《五·一六通知》!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后,毛泽东依然在杭州,冷眼看着北京。
北京,刘少奇主持着中央工作。作为党的总书记,邓小平成为刘少奇的主要助手。周恩来主管着政府工作,正忙于准备出访。6月16日,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三国,归国途中,还视察了某导弹试验基地。在7月初,周恩来才飞回北京。江青在这些日子里,也不在北京,而是旅居上海。
旨在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眼下却由刘少奇主持。刘少奇的心境,如同他后来所说的那样,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不知所措。
6月9日,刘少奇、邓小平、陶铸、陈伯达等,曾由北京飞往杭州,向毛泽东请示。刘少奇恳请毛泽东回京亲自主持“文革”。毛泽东谈笑风生,却说暂时不能回京。毛泽东处于反常之中:往年,他喜欢在冬日去杭州,毕竟江南暖和,气候宜人。如今,已是初夏了,他反而要住在杭州。他从1965年春便离开北京,很少回北京。
既然毛泽东一定要刘少奇在北京“领导”这场“文化大革命”,刘少奇只得照办。而对波诡云谲的“文革”,刘少奇心中无数。他用老办法来对付这“新问题”———派工作组。
当年,土改时派过工作组,“三反”、“五反”派过工作组,“四清”运动更是大派工作组。1964年9月,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光是北京派出的“四清”工作组便达3.8万人!
在刘少奇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他提出了要派大批工作组进驻北京各单位,以便领导“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支持刘少奇。
出乎意料,陈伯达当场写了一张条子,递给刘少奇,条子上写着一句重要的话:“不要搞工作组。”
刘少奇皱起了眉头,把条子递给邓小平。邓小平一看,当众念了陈伯达的条子,而且不客气地反问道:“陈伯达同志,你说不要搞工作组,可是你别忘了你自己现在正是进驻《人民日报》的工作组组长!”
邓小平的反问,问得陈伯达哑口无言。邓小平接着还把陈伯达批评一顿。在政治局里,陈伯达陷入了孤立,真不是个滋味。
陈伯达向来“少奇同志”长,“少奇同志”短,这一回怎么突然反常,独持异议呢!
原来,陈伯达能够“众人皆醉吾独醒”,是因为他走了“内线”,得知了毛泽东的用意。
在起草“二十三条”时,陈伯达已经知道毛泽东对刘少奇不信任了。
在上海起草《五·一六通知》时,江青又给陈伯达透露了极为重要的信息。
那是在起草小组对《五·一六通知》作最后修改的时候,陈伯达和康生从杭州赶来。看到毛泽东在草稿上加了“赫鲁晓夫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