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1925年11月23日星期一

    晚,赴庄宅。又偕张访梁任公、王文显,梁愿任校长,王谓此事全系于外部当局之意思云。

    1925年11月24日星期二

    晚8-9得柬招,谒梁任公。梁甚愿就校长,询校中内情甚悉,但拟以余绍宋任机要主任。又云此事如决办,宜得仲述同意。又云,胡适可聘来研究院云云……

    1925年12月16日星期三

    5-6以梁任公招,往。谈校长问题。梁愿出任校长,以(一)维持现状,(二)不改政策(出洋等),(三)尊重张仲述地位,为方针。宓拟即以调人自居劝逼张仲述加入,一致推戴梁任公……

    1927年岁末,当清华园再次出现校长问题时,陈寅恪主张梁启超长校:“晚7-8,访陈寅恪,谈校事,寅恪力主梁任公长校,远胜于曹;并谓他日可望设编译部,以宓总其事云。宓则坚抱悲观,恐梁来而党徒遍布,趋奉者成群。而我辈之有一定宗旨及身份者,仍不能受知于当局耳……”(《吴宓日记》1925-1927卷,第430页)

    或许是洞悉了梁启超欲长校的内心,曹云祥表现出了不甚情愿的态度。曹本人并非纯粹的官僚,但也非真正的学者。办学非名师不成,因此,他聘请了名重一时的梁启超,又破格聘用了陈寅恪。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梁启超表现出对长校怀有超常的热情之后,他的另外的特质就显露出来。中国官场的陋习之一就是以术驭人。术者之患在僭越,凡是伸手要者统统给予惩戒。曹云祥请你梁启超是来教书的,不是让你觊觎校长宝座的。我当得不耐烦了,可以予人,这叫赏赐,你无端伸手,这叫僭越,该打!这或许就是当时曹梁之争的深层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曹云祥不同意梁接手的理由似乎是深谙教学规律的结果。梁是著名学者、名流、名士,但梁的社会活动委实太多,他的心思能否全用在办学上?另外,他的身体欠佳,常年生病,能否应付大学繁忙的政务?须知办大学非昔日办私塾,仅靠名气就能撑得门面,内中有许多切实琐碎的工作需要做,而曹云祥的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吴宓实际上也对梁启超能否当好校长存有顾虑。由此看来,曹云祥反对梁启超长校,在清华园内并不是孤掌难鸣。

    或许是以上因由,当外交部再次改组清华董事会时,曹、梁二人都有些图穷匕见的意思,用吴宓的话说就是“曹、梁相斗之局,愈益暴露”。因外交部规定,校长由董事互选,而梁启超当时在董事会排序是为首位。但梁启超却在改组会前宣称:“除了校长决不担任外,董事一职,以历史关系,总不能恝然也。”他的宣誓在曹云祥这里引起更大的猜疑。曹分析,梁对清华校长一职是势在必得,而今突然放出风来,怕是欲擒故纵之计。既如此,不如借故把梁逐出董事会,让他彻底断了长校的念想。于是授意朱君毅布局,在梁启超任职的研究院寻找到一个叫王省的新生上书评议会,说梁长期病假,误人子弟,又上书外交部,说“院中教员旷职,请求易人”。曹云祥故意将此函油印寄给梁启超,以激其自动辞职。梁果然大怒,决计拂袖而去。不料研究院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到外交部为梁申诉挽留,并且要求撤换校长。

    曹云祥玩火自焚。

    1927年岁末,他向外交部提出辞呈。

    曹梁之争,其结果是两败俱伤,“操既去职,梁亦不得长校”。

    曹之后,继任者一个个真如你方唱罢我登场,悠忽闪过。

    到了罗家伦任上,清华始成为真正的国立大学。但罗身后的政治背景,使他很难与学人通力合作。吴宓就说,罗并不信任梅贻琦、叶企孙等人,他因此也不必趋前,以采取观望态度云云。

    罗家伦虽说“不知有所谓学校派别”,但在任上,还是倚重北大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