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是一个年终总结,同时又是一个新年的开始。
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放心不下熊大缜,内心深处似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南下的舟车劳顿中,他写过一首很长的五言诗,以寄思念之情——
径庐钟灵秀,望族生豪俊。吾入清华年,君生黄浦滨。孰知廿载后,学园方聚首(方结鱼水缘)。相善已六载,亲密如骨肉。喜君貌英俊,心正言爽直。急公好行义,待人心赤诚。每逢吾有过,君必直言规。有过吾不改,感君不遗弃。至今思吾过,有时涕泪垂。回溯六年事,脑中印象深。初识讲课逢,继以燕居聚。待君毕业后,同居北院中。春秋休假日,相偕游名胜。暑季更同乐,名山或海滨。君有壮健魄,犹善足网球。才艺佩多能,演剧与摄影。戏台饰丑角,彩声时不绝。西山诸远峰,赤外照无遗。师生千五口,无人不识君。塘沽协定后,相偕游浙鲁。孰知五年中,国难日日深。卢沟事变起,避难到津沽。吾病医院中,获愈幸有君。同居又半载,国土更日蹙。逃责非丈夫,积愤气难抑。一朝君奋起,投军易水东。壮志规收复,创业万难中。从军有志士,熙维与琳风[按应指汪德熙、刘维、李琳(广信)、林风等人]。吾孙不能为,津沽勉相助。悠忽已半载,成绩渐显露。本应续助君,聊以慰私衷。但念西南业,诸友亦望殷。遂定暂分道,乘舟向南行。良朋设宴饯,好友江干送。外表虽如常,内心忧忡忡。此行回异者,身行心仍留。舟中虽安逸,心乱难言状。时艰戒言语,孤行更寂寥。终日何所思,思在易沧间。(《中国科技的基石》,第539页)
在香港期间,叶企孙通过蔡元培的关系,想访问一下在港居住的宋庆龄先生,以求支持。这件事在高平叔所编《蔡元培年谱》中专有记录:“叶企孙到香港,谈及平津理科大学生天津制造炸药,轰炸敌军通过之桥梁,有成效。第一批经费,借用清华大学备用之公款万余元,已用罄,需别筹。拟往访宋庆龄先生,请作函介绍。当即写一致孙夫人函,由叶企孙携去。”
叶企孙果然找了宋庆龄先生。这件事后来由钱伟长得到了证实:“我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蔡元培百岁周年纪念会上收到一本高平叔同志编的《蔡元培年谱》上,见到有关叶师自津南下在港停留期间曾访问蔡元培,并为支援冀中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事请蔡转求宋庆龄副主席帮助。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熊大缜通过叶老师得到的资助绝不会来自反动派。为得到更明确的证明,我曾写信给曾和宋庆龄副主席熟悉的廖梦醒同志,请她查明在港期间,宋副主席是否曾见过叶老师的信,是否谈过对冀中区的问题,后由廖梦醒同志转来宋副主席正式来函证明此事属实。”(钱伟长《怀念我的老师叶企孙教授》,见《一代师表叶企孙》,第20页)不过,以当时的情形,叶企孙即使找了宋庆龄,因香港不久即沦陷,孙夫人想帮冀中,也是爱莫能助了。
在香港逗留期间,叶企孙还遇到老同学杜光祖,杜斯时在资源委员会工作,主任是好友翁文灏。资源委员会原是蒋介石亲自设立的秘密智囊组织,成员多是各学科的顶尖人才,但本人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即拥护国民党)。翁文灏是叶企孙当首任理学院院长时聘用的地质学教授,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翁文灏后来是被蒋介石软磨硬泡给弄进国民党内的。(见《中国科技的基石》,第571页)翁文灏“收罗许多人为蒋介石的部下”,想必翁文灏肯定找过叶邀其入伙,因叶企孙当时是中国物理学会的主席,是中国物理界的头把交椅,翁不可能不知道叶的学术地位。但叶终没成为其成员。想来只有一种可能,他不想走翁文灏的路,被人硬拉进国民党内,因此,“叶企孙不是委员”。但在香港遇到杜光祖,还是有他乡遇故交的欣喜。资源委员会因避战乱而迁到香港,其办公设置与内地相同。听杜光祖说他们还有电台与内地保持联系,叶企孙突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