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57年,顾功叙把队伍移师松辽,经过大规模勘察,终于找到成油构造,遂定名“大庆长坦”。1959年国庆前夕,一号井、二号井打出油砂,三号井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系,于是,著名的大庆石油大会战自此拉开序幕。
1992年元旦,原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与翁文波不期而遇。康世恩挥笔写下了“寿比奥陶更长”的条幅送给学长翁文波。说来也巧,康世恩也是叶企孙的学生。他于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一年后升入物理系第十二级。康世恩后来没有南下昆明而是参加了革命,离开了清华。
这又是一支叶家军。从原国家石油部部长,到功勋卓著的翁文波、顾功叙、傅承义、李善邦、秦馨菱,到战斗在石油科研战线的清华物理系校友黄树棠、顾振津、杨光庆、钱绍新、陈祖钧、熊光楚、张庚骥、邹光华、雷海如、赵文津、章家骥、聂馨五、钱宁、袁学诚、李庆忠等,这支深受叶企孙科学救国精神影响的队伍在建设新中国的年代里,用他们的忠诚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卓绝千古的正气之歌!
叶企孙在重庆的日子里,还办了一件家事。
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天,叶企孙收到了来自上海家中大哥的来信。关山阻隔,河山破碎,可是这封信仍然执拗地穿过战争的硝烟,出现在叶企孙的办公桌上。大哥信中谈了家里的情况,尤其是几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战争一来,上海被日本人占领,孩子上学困难。现在小儿子(叶铭汉)正上高中,他的两个姐姐已经上完高中,正准备报考大学,但现在这样的情势,去哪里上学呢?想来想去,只得求助三弟了。
叶企孙脑海里浮现出大哥的样子,这是一张温和而注重修饰的脸。与二哥不同,大哥知道努力,知道工作,知道养家。他的婚姻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嫂嫂娘家经营着一支不大不小的江上船队,所以他们家的日子还算富足。但是战争来了,嫂嫂娘家的生意做不成了,哥哥在政府里担任的职务也停了,家庭的收入没有了,孩子的学也没地方上了,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差了。他眼前浮现出大哥着急的样子,心里隐隐刺痛了一下,他有些难过,为了家里,为了大哥,也为了无助的孩子们。
他很快修书一封,让大哥放宽心,说孩子上学的事情由他来办。他说让孩子们接信后即刻启程,并随信寄去一张路线图,告诫他们,必须按图上所标的路线走,要不就会发生问题,不是被日本兵抓走,就是被土匪绑票。
叶企孙的信是1942年春天的晚些时候到达上海的,不知什么原因,直到10月份叶铭汉姐弟仨才按照叔父的嘱咐踏上西行之路。
叶铭汉曾回忆道:
我们从上海坐船到了九江,然后又到了南昌。在南昌我们等了一些时候,主要是有人专门做护送去内地的生意,我们给钱,他们负责送我们通过南昌日本人的检疫站。等人多了,似乎这一票够本了,他们才送我们秘密通过封锁线。我们在南昌趁着暗夜上船,到了吉安。然后又坐汽车过井冈山,经过衡阳,到衡阳又坐火车到桂林。我们在一个叫金城江的小站下了车,又换上大黄鱼(烧木炭的汽车)去贵阳,从贵阳又到昆明,最后才算来到重庆。我们这一路走走停停,走了三个多月。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说,还充满危险。我那时才十五六岁,因是男孩子,还得照顾两个姐姐,记忆最深的是通过南昌封锁线时,地下偷运的人要我们把家庭背景告诉他们,到重庆找谁,有什么背景,我没有如实告诉他们。记得和我们同行的一个女孩子去重庆找他父亲,她父亲在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高官,这个女孩子如实告诉了他们,结果她随身携带的钱物都被勒索走了。因为有她这条大鱼,我们都沾了她的光,她破财免灾,我们也获得了偷运人的悉心安排,这样才得以通过封锁。我们在从桂林到贵州的途中,还遇到了日本飞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