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在打农民的主意
长们被召集到北京友谊宾馆,研究如何解决打“白条”问题。来自会议的一项统计震动了人们:仅据这些省初步统计,“白条”就已近40亿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因缺少资金未能收购的部分。
任何一个国家,农业不稳,则经济大乱。这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国务院的领导人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再也不能这样不公平地对待农民了!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基础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1992年底,国务院不容任何讨价还价地郑重宣布:1993年1月15日前一定要兑现农民手中的“白条”,让农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把“白条”兑现与农民过春节联系起来,足以显示“白条”问题已经突出到何种严重的程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甚至怒不可遏地说:谁再继续打“白条”,就要谁的脑袋!
许多农民看了电视、读了报纸流泪了:共产党还是爱护农民的,国家还是关心农民的!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得认认真真地把田种好。
全国震动了,兑现农民手中“白条”成为各级政府一件头等大事。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迅速作出反应,宣布立即下放足够的资金,保证资金按期到位。各省市自治区层层组织人员,一级级督促,一村村检查,一户户兑现。
许多地方开始了倒数计时:20天、19天、18天……老实巴交的农民,这次得到了特别的尊重,他们欢欢喜喜地兑现了手中的“白条”,虽然经过七折八扣,到手的并不多,但他们满足了:国务院为他们说了话,撑了腰。这年的春节,中国农村的鞭炮放得热闹,龙灯也玩得有劲。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非长久之计的临时措施。今年“白条”兑现了,谁能保证明年不卷土重来呢?再说,你如果还嫌“白条”的话,我干脆关门拒收,让你“白条”都没有一张。
说到做到!1993年后不准打“白条”了,粮食不要了,生猪不收了,棉花不管了……1998年的新粮改正是从体制上入手,彻底解决打“白条”的现象。国务院的粮改政策不容置疑的规定:各地粮食收储企业一定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并且一定要现金结算,户交户结。作为保证的便是粮食部门的敞开收购和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两大改革措施。
中国的农民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了:如今种田有指望了。
但是,粮食解决了,还有棉花呢?烟叶呢?生猪呢?
果然就有地方这边堵了那边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建始县官店镇“发明”了两个新玩艺:“花票”与“烟条”。所谓“花票”与“烟条”就是收购烟叶等农副产品后付给农民的一种名为定活两便储蓄单,实际上却是难以兑现的变相白条。你不要?那你的烟叶、茶叶、药材就只能放在家里烂掉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白条”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但价值要打折扣。比如到商店购物,须打折20%;买化肥,一包得多付5元左右的钱……变着花样坑农民,亏他们想得出!
农民负担压弯了农民的腰
在银幕荧屏上,农民总是一幅弯腰驼背的形象。有相声说,这是被负担压的。
河北省迁安县沙河驿镇有家姓孟的农民,全家4口人,一年收获粮食800公斤,而他购买化肥、农药花了200多元,上缴税、费400多元。600元钱只换得800公斤粮食,农民的腰怎么不被压弯?
四川省有一个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人均税外负担为154元,占了上年人均收入的38%,农民负担有多重?谁都能从这里掂出分量来。
吉林省长岭县一农民写信向中央“告状”说:1986年他家扣款200元左右,1991年增至750元,而现在快达到1000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