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

    等到中原大战结束,他想得很美,认为既然兵戈已息,老蒋应该马放南山,带着老婆到各地去转转,把党政继续扔给他料理。

    为此,他还找到了一个现成的例子,说是在土耳其革命中,作为领导人的凯末尔就是这样的,革命一成功,他就把志向移到醇酒妇人中间去了,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他的副手。

    要说这老胡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前洋墨水喝得太多了,以致于做什么事都爱一厢情愿。

    让别人一边歇着去,由你来料理一切,这可能吗?其他人不敢说,反正老蒋绝对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

    休说一个土耳其的凯末尔了,美国的华盛顿怎么样,人家还要豁得出去,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说退就退了。可这不都是在外国吗,咱们讲点国情好不好。说来说去,老外们脑子里都缺了一根筋,哪能跟我们中国人比。

    这不是谁要多做或少做一点工作的问题,这叫“权”,知道吗?老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大权旁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呢。

    中原大战以前那是没办法,一方面必须依仗老胡在国民党内的力道,对包括老汪在内的党内政敌们予以还击,另一方面,旁边众敌环伺,李宗仁、冯玉祥、唐生智、阎锡山这些军头们,或从前面,或从背后,持大砍刀的,拿小匕首的,连轴上阵,弄得老蒋喘口气,喝杯茶的工夫都没有,自然也只好一门心思去抓军事,把党政扔给老胡办理。

    可中原大战一结束就不一样了。在老蒋眼里,这时候应该知情识趣走开的,不是他,而是老胡。

    等到国民党召开三届四中全会,老蒋就捉摸着要把老胡一脚踢开,或至多摆在旁边给他做个花瓶。

    老胡是那种爱钻牛角尖的性格,给老蒋当牛做马这么多年,到头来岂肯甘于做一个“开会机器”或泥桩木偶,于是决不相让。

    他还当着众人的面,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上说,一战时,法国有个王牌飞行员,这人老厉害了。逢战必赢,打下的德国鬼子的飞机不知凡几。一战结束回巴黎,自然被奉为英雄。巴黎人诚惶诚恐,不仅沿着路两旁列队迎接,还专门给他派了一辆汽车,让他坐在上面显显威风。

    这飞行员没开过车,当然也没驾驶执照,但他开过飞机,认为两者区别不大(都是一副铁壳子套一台马达嘛),坐在旁边不过瘾,竟然主动要求自己开车,而大家也就真让他开了——就如同史瓦辛格主演的英雄片一样,你见过那里面他有什么不会的没有?

    结果可想而知,当场就碾倒了五六十个人!

    老胡说出这个故事来,自然是有所指的。一战故事其实不过是个原形,如果搬到中国来,那个闯下大祸的飞行员活脱脱指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老蒋。

    老胡的意思是,开飞机你行,我不行,开车我行,你不行。

    这话可把自我感觉良好的老蒋给说急了,脑子一热,把军人的蛮横都拿出来,派了两个宪兵把胡汉民给软禁在了南京汤山。

    这样一来,犹如捅了马蜂窝,各路或潜伏或下野的反蒋精英趁势鼓噪。

    此时汪精卫正在港岛。隔岸打嘴仗没有比老汪更在行的了。他立刻发表宣言,痛骂了一通老蒋,把他的行为比做是“强盗绑票”,并称老蒋是史上最大的“狗官”。那文章写得真是十二分的酣畅淋漓,若不是后来失了足,未必不能和“不负少年头”一样流芳百世,传之久远。

    在反蒋这一共同目标的感召下,曾经视同陌路的汪精卫和胡汉民终于走到一起来了。

    汪精卫东山再起,只身从香港来到广州,重建新政府,并声称这回要抱团跟老蒋死磕。

    口号极其悲壮:“即使万一失败了去跳海,也要大家抱在一起去跳”,与当年刺王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目录 > 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