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
查团到当地进行调查。
决议很好,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美英法见势不好,也赶紧出来拉架,但日本人知道这三家就是玩虚的,根本理都没理。
日本真正担心的其实是苏联。原因显而易见,万一东北军要与日军在锦州决一死战,则东北的大部分后方就会陷入空虚,到时如果老毛子攻上来就悬了。
斯大林老狐狸一个,他才不想过来趟这趟浑水呢。你不是怕我会打你吗,放心,我绝不会动手。
至此,关东军已无后顾之忧。
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28日,仙台师团、嘉村旅团、混成第8旅团(村井旅团)率先出发,三路齐进,直逼锦州城下。
东北军第19旅以铁甲车队为掩护,在义勇军的配合下,与关东军(也配备有铁甲列车)打起遭遇战。
当时双方铁甲对铁甲,钢刀对钢刀,虽未取胜,但至少是没让日本人占到什么便宜。
本庄繁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如果东北军都照这个样子抵抗,“将会发生事变以来未尝有过的大会战”,仅过一条大凌河就够自己喝一壶了。
此时,锦州的东北军急需政府支援,但节骨眼上,“现政府”却“方针未定”。
那“现政府”在干什么呢?
长袖善舞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政府还是那个政府,但里面的人已经换了。
在外部倭寇环伺,内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一向示人以强硬形象的老蒋也不得不对广州方面服软了:
现在是共赴国难的时候,咱自家兄弟就别再互相拆台了,免得让外人看笑话,还是搬一块来住吧。
广州方面的回复也很干脆:我们其实也不想这么干,还不是因为你这人太讨厌。如果你滚蛋(下野)了,那我们就自动撤销政府,把家搬到南京来。
这叫什么,这叫逼宫。
在此之前,作为中原大战的胜利者,老蒋本来志得意满,认为整个朝廷就数他最大。这个判断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环视其时国内,敢拿枪杆子跟他斗的,的确没几个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老蒋没想到自己修行不够,最后还是被“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给困住了——
原来,枪杆子并不是他最厉害。不错,冯阎李是暂时消声了,但“九一八”后,日本关东军却突然从东北冒了出来,而后者的凶悍与野心可不是国内的大小军阀们所能比拟的,这让他一下子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境地,声誉和威望直线下降。
原来,笔杆子同样不得了。党棍们在中原大战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了得之处,可是自从囚禁胡汉民后,他们口诛笔伐,上蹿下跳,一下子闹得国民党内天翻地覆,四分五裂。
这次的反蒋运动可说是达到了历史沸点,聚集广州的国民党派系和人数,超过历次纪录,可谓来势汹汹。
对老蒋来说,赢得中原大战,标志着他在军内已执牛耳,而眼前这次党内争斗的胜败如何,对他今后在“以党治国”道路上的意义和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他必须赢,尽管很难。
一直以来,纵横捭阖,暗渡陈仓,都是老蒋在面对多个敌手之时的必备武器和致胜法宝。国内军事战如此,政治战也概莫能外。
最要紧的是赶快拉一个人过来,并使其起到分化对方阵营的作用。
老蒋选中的是汪精卫。
这在旁人看来几乎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当时的国民党内,汪精卫被称为“党内圣人”,个人品质几乎无可挑剔,既不爱财,也不贪色,“食色性也”这一套在他身上根本腾挪不开。
此君热衷并喜爱的就一样: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