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
在历次的反蒋运动中,他口号喊得最响,调子唱得最高,然而跟头也总是跌得最惨,乃至于中原大战后,连党籍都被老蒋给开了,只好惨兮兮地去天津巷子里当了寓公。痛定思痛之下,他这次反蒋的决心也是最大的,连以往不怎么太对付的胡汉民都成了盟友,那是非抱团把老蒋整下台不可了。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千年老二”都不大可能再跟他在党内的最大政敌站在一起。

    不过这只是一般人的看法,不是老蒋的。

    圣人?圣人又怎么了。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身上都有弱点,关键是看你怎么利用。

    在个性特点上,胡汉民是宁折不弯,爱认死理,属于爱钻牛角尖的主,而汪精卫则比较犹豫彷徨,下不了决心,经常一步三回头,目标方向上也朝令夕改,不能坚持。

    爱认死理,说明这人轻易不会妥协,不惹他还好,一惹翻了可以记你一辈子,从此再也不会给出哪怕一个笑脸,而犹豫彷徨,则表明这人尚有缝可钻,只不过需要一个机会而已。

    机会很快来了。

    一开始,无论是胡派还是汪派,在迫蒋下野这一点上都表现得义无反顾,绝不退让。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宁粤合作,一致对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汪胡这两个主要的反蒋派别对此的态度却差异不小——汪精卫兴趣很大,非常积极,而陈济棠等胡派人物在舆论压力之下,虽不敢跳出来公开反对,但一点参与的热情都没有。

    归根结底,广州反蒋力量,并不像汪精卫所说的那样,真能“抱成一团”。实际上,除了反蒋这一点尚能达成一致外,政治主张和立场千差万别,而且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别看汪精卫一副为胡汉民打抱不平的样子,其实一开始,他甚至有些幸灾乐祸,认为后者落到被老蒋软禁的下场纯属疚由自取(“胡数年来为武人专政之拥戴者,获此结果诚不足惜”),让你帮,帮出报应来了吧。

    直到后来,他发现周围一片为老胡鸣冤叫屈的声音,意识到这正是自己在政坛上咸鱼翻身的绝佳机遇,才一变而为联胡反蒋。

    但是广州军政方面并不真心欢迎老汪过来,因为这时候的地方实力派是被称为“南霸天”的陈济棠,这哥们平时拿出来招摇的旗子就是同为广东人的胡汉民。他拉老胡的目的,跟当初的老蒋差不多,都是要哄住这个老头子,拿来做自己的金字招牌。

    对于同为广东老乡的汪精卫,他则是从心底里进行排斥的,怕后者喧宾夺主,抢了他的风头。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来老汪已经公开跟老胡站到了一边儿,二来老汪又是广西桂系军队长期的合作伙伴,两广要联合反蒋,就不能拒汪,因此之故,他和胡派的其它成员才“委曲求全”,做出了迎汪入粤的决定。

    决定是做出了,但这个决定是有附加条件的——只希望汪一人参加,而拒绝汪派的虾兵蟹将们一道加入,即所谓“去皮存骨”是也。

    显而易见,老汪对此是极为不满的,他的“皮”们更是听得火大。但他本人又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东山再起的大好良机,无奈之下,只能一个人来到了广州。

    老汪表面的意气风发,和内里的郁郁寡欢,很快就被老蒋注意到了。

    他让人暗中递了一句话过来,就是这句话让老汪方寸大乱:“广东要汪先生是只要骨头,不要皮,我们南京要汪先生是连骨带皮一起要。”

    原来南京的蒋先生这么看得起我汪某人!

    注意,这时候的汪精卫早已不是广州大革命时期的汪精卫了,那时候的老汪,你就是站在板凳上,踮起两只脚都未必看得到他。甚至也不是宁粤对峙的时候,彼时的他,怎么说在党政军实力上也还能与老蒋平起平坐。

    这时候的老汪,是经历过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目录 >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