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扬眉剑出鞘
黄埔革命意志颓丧”的典型代表,热衷于去城里泡吧,连炮台都很少去光顾一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当晚,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就向吴淞要塞下达了如遇进攻坚决抵抗的命令。
邓司令一看脸就白了。作为一个曾经的黄埔教官,他很清楚这份命令的含义。
完了,以后别说泡吧,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了。
他赶紧跑到警备司令部,跟戴戟念苦经,言下之意,吴淞口炮台还是上个朝代留辫子的那帮人留下来的小娘货,那质量不是一般的差劲,怎么能挡得住日本人。
为了让戴戟相信自己不是信口胡说,他还当着面卖弄了一通“技术术语”,说炮台上缺这个那个配件,根本没法用。
戴戟可没这么好糊弄,告诉他,缺少配件不要紧,不管是现买还是再造,他可以负责联系提供。
碰上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领导,邓振铨也真是没脾气了,只好索性坦白,当面请求辞职。
大敌当前说要辞职,等于是临阵脱逃。戴戟心里自然是又鄙夷又气愤,但却不便立即发作,于是表示邓的辞职申请可以考虑,但在没批准之前,在职一日就必须尽到军人的天职。
那就是说你暂时还得在炮台那里给我呆着。
第二天,闸北就打了起来。
邓振铨急疯了,他知道吴淞炮台迟早也会成为战场,再不跑就真的要把小命扔在这里了。
正常渠道行不通,那就托关系走后门。
他托的是军政部长何应钦,果然就走后门溜掉了,不能不让人感叹国民党的关系网真是什么都罩得住。
78师副师长谭启秀继任要塞司令。在他没到任之前,要塞司令部参谋长滕久寿暂时负责要塞防务。
滕久寿是贵州人,云贵一体,和邓振铨也算是老乡,而且邓振铨对他还有知遇之恩,当初来到上海并到要塞当差,就出自于后者的鼎力相助。
作为参谋长,滕久寿当然知道炮台的家底,但他更明白作为军人的责任和归宿。
也罢,倘若这里需要牺牲,就让我来吧。
在闸北战斗打得难分难解时,吴淞要塞却一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滕久寿和他那个脚底抹油的上级一样,都知道这只是大战前的暂时宁静。
在闸北指挥的翁照垣旅长曾打来电话,希望炮台能使用火炮进行支援。滕参谋长命令炮台向虹口方向发炮,但试射了几炮之后,发现射程无法够着,只得作罢。
邓振铨的怕死还是基于一定物质基础的,那就是:这个老掉牙的炮台确实是小娘货。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3日。
日军集中火力,对炮台进行不间断轰击。
依炮兵的角度来看,吴淞要塞的防守近乎于被屠杀。
这座可怜的露天老炮台既无法防空,又不能远射,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地承受日机和日舰的狂轰滥炸。
第二天,滕久寿参谋长在身受重创的情况下仍不肯轻下火线,最后在指挥岗位上以身殉国。
终于无愧于军人这一特定称谓。
他的命运和很多年前的那位陈姓老前辈一模一样——与炮台共存亡。
即使明知大难无法避免,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挽狂澜于既倒,真正的船长也不会下船,他只会选择和自己的航船一同沉没。
因为这就是他的责任。
当新任吴淞要塞司令谭启秀登上炮台时,他面对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整座炮台一片狼籍,几无法立足。炮台上的火炮大部受损,整体已陷于瘫痪。
指挥官都战死当场,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
谭副师长虽然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