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
侵略者面对不屈不挠的吉庆围人,恼羞成怒,于是就从港岛调来数门大炮,对准铁门狂轰滥炸,将铁门轰塌后,英军士兵冲进围内,屠杀了许多无辜的乡民。英军还抢走了吉庆围的铁门,作为向英王炫耀的战利品,在伦敦展览。1925年,在锦田围乡民众的强烈要求下,这扇饱经苍桑的历史之门又从英国运回香港,归还给锦田人。
新界人民的抵抗运动最终失败了。邓青士、邓仪石等抵抗领袖逃往到广州、南头等地。
英军扑灭新界反英烈焰之后,又将矛头指向觊觎已久的九龙城。
九龙城在香港古代政治、军事及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时在今九龙城以南设置官富场,是广东沿海重要盐场之一,曾驻有地方水军。元朝政府曾在这里设置过县以下的一个行政单位,名叫官富巡检司。明清时仍有这个建制。从清朝嘉庆年间王崇熙等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的情况看,官富巡检司管辖的土客籍村庄,大部分分布在今天的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只有福田、赤尾、小梅沙等少数村庄,分布在现在的深圳境内。官富巡检司的管辖范围与目前的香港地区大体相当。官富巡检司衙署设在九龙半岛的官富寨。清初,衙署年久失修,遂而废之。康熙十年,巡检蒋振元在赤尾村购地造衙府,衙署方迁往该地。香港被英人割占之后,九龙半岛地位岌发可危,清政府决定将官富巡检司改为九龙巡检司,巡检驻地迁回官富九龙寨。1846年8月,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奏请修建九龙城寨,他说:查九龙山地方,在汲水门之外,与香港逼近,势居上游,香港偶有动静,九龙山声息相通。是以前经移驻大鹏营副将及九龙山巡检,借以侦察防维,颇为得力。第山势延袤,驻守员弁兵丁无险可据,且系赁住民居,并无故事署兵堪以栖止,现值停工,又未便请动公顷。英夷虽入我范围,不致复生枝节,而夷情叵测,仍应加意防备……
修建九龙城时,广东府特派通判顾炳章任督工委员专司其职。据顾炳章编《勘建九龙城炮台全案文牍》言,建城地点九龙寨在九龙山中间白鹤山五里以内的沿海地带,当时有店铺、民房数百余户。顾炳章等经过实地踏勘,决定在白鹤山南麓距海三里的一片官荒地上修筑石城一座,周长199丈,城墙上筑城门四座。城上东西南三面配置大炮32门。城内辟有水池,城北筑腰墙一道,圈围山顶周170丈。此外,将城外旧有的九龙炮台南面加高增厚,添加三千斤大炮两门,与城寨成犄角之势。九龙城工程浩大,其中还包括修建武帝庙、副将衙署、巡检衙署、演武亭、大校场、军装火药局、兵房配套工程等。九龙城建成后,成为清政府在香港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由于九龙城显要的地位,英人一直没有放弃占领九龙城等地的计划。
吉庆围被英占领后,卜力借口说发现抗英群众中有穿号衣者,很可能是九龙城中的清兵参加了抵抗运动。他以清政府没有履行租借协议为由,下令英军占领九龙城和深圳。5月16日下午,大约有两个连的皇家威尔士火枪队士兵和部分炮兵、工兵及百多名志愿者在九龙城码头登陆,强行开进九龙城。驻在城内的大鹏协副将没有组织抵抗,他向侵略者提出强烈抗议后,被英军驱赶出城。英军在城内大肆搜寻,将搜来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军服等堆放在城中空地,然后一把火燃着。当大火燃起,英军又在九龙城头升起英国国旗,并鸣礼炮二十一响以庆祝占领九龙城的胜利。
接着,卜力又下令攻占了深圳。攻占深圳之后,还想攻占新安县城,终因兵力不够,而只得作罢。
英人的无耻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数次与英国政府交涉。为防止激起国际事端,发生不利英国的事情,英国政府只得下令,命卜力于11月16日撤离深圳,回到新界一边。只是九龙城英人仍不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