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民间环保事业的发展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18时15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一次公平、公正和历史性的抉择。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以高水平的申办工作和泱泱大国的实力,最终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这是北京第二次“申奥”,吸取了8年前的沉痛教训。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据媒体报道,当国际奥委会官员问及中国有无民间环保组织时,我方代表团竟不知如何作答。或许,就是这么一个小的细节,最终导致北京在最后时刻被悉尼击败。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有志于环保的一大批人,这其中包括后来创建“自然之友”的梁从诫,创建“地球村”的廖晓义,创建“绿家园”的汪永晨,创建“绿岛”的张可佳,以及马军、沈孝辉、于晓刚、郑易生、熊志红、李来来、薛野、赵昂、张玲等众多环保者,他们一道大力发展民间组织,最终成为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1995~1999年,“自然之友”动用各种资源,在国际和国内呼吁打击非法藏羚羊绒贸易,拯救濒危的藏羚羊。会长梁从诫致信英国首相布莱尔,呼吁西方社会抵制藏羚羊绒制品,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1999~2001年,“自然之友”、“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绿色江河”、“藏灵网”、“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高原”、“绿家园”、“绿网”、“绿色北京”、各大高校社团等多家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拯救藏羚”的热潮,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大批民众通过物资捐赠或亲自以志愿者身份赴可可西里参与“拯救藏羚”公民行动……

    进入21世纪,环保民间组织迅速倍增。截至2005年,已有民间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200多家,学生环保组织1000多家,国际组织的分支机构若干。这些环保组织在功能上也开始分化,根据自身的优势、特长,分别关注不同的环境领域。“三江源协会”的牧区保护与社区发展、“自然之友”环境教育、“地球村”绿色社区建设、“淮河卫士”的水污染监督举报,等等。同时,民间组织开始走向联合,通过公众参与,对决策产生影响。比如:“怒江反坝”、“圆明园防渗事件”、“抵制高尔夫球场”、“北京动物园搬迁”、“内蒙东乌旗草原污染诉讼”等一系列活动,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一阵“绿色风暴”。

    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日益成熟。

    2000年,包括“地球村”在内的20家民间组织与奥申委共同签署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共30条具体行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等作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内容,为我们国家组织推动公众参与提供了现实的渠道。

    同年8月,廖晓义向北京市长刘淇提交了绿色社区推广方案,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奥申委的重视。自北京市政府组织了百余名区长以上的干部在试点地——宣武区建国南里小区开现场会后,原本只是“地球村”的试点工作变成了由政府文明办牵头的政府政策工作。“申奥”成功之后,那个以绿色建筑、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等环保设施和公众参与机制为基本模式的绿色社区方案得以推广。随后,廖晓义、金鉴明、梁从诫、廖秀冬4人被北京奥组委聘请担任环境顾问。

    自担任环境顾问以来,廖晓义参与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制定,对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绿色施工、绿色酒店标准等具体问题,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000年以来,“地球村”帮助建立了宣武区椿树园绿色社区,该社区在2001年2月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民间环保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