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房足迹与世长存
关松房,是我的外公,生前是中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书法家、教育家和古物鉴赏家。
他老人家于1901年出生在北京,是满族正白旗人。原名枯雅尔恩棣。“松房”一名为他老人家的笔名,后来,以“关松房”三字而闻名于国画界,同辈人、朋友及弟子们都亲昵地称他为“松房先生”。
松房先生自幼酷爱绘画,1916年起专心致志研习国画。开始以临摹古画为主,后来,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画风并流传至今。
1925年,松房先生的杰作,被推选参加了比利时的国际博览会,并荣获银盾奖,那年才24岁。同年,松房先生又与画家溥雪斋、溥心畲等组成“松风画社”。1948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了个人画展,得到了许多同行老前辈的赞誉和赏识。
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松房先生便在这里任职直到1982年辞世为止。他是该院元老和创始人之一。松房先生生前除去个人作画以外,还经常在北京各大美术院校授课,讲授国画山水的绘画艺术技巧。
松房先生的画历来以别具匠心、清新雅致、笔运神龙、气韵畅通为著称。他老人家能将气势磅礴与细腻入微融为一体。大千世界里的一切,无论是争妍斗奇的百花,还是雄伟挺拔的劲松,无论是气势壮观的群山,还是奔泻千里的长江,都能在他的笔下生辉,真是美不胜收。细观他老人家的每一幅杰作,都能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松房先生一生知识渊博,勤奋好学,待人诚恳,生活俭朴,不求名利,被誉为老一代国画画家的典范。
我自1958年出生起,便有幸长年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得到他老人家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同时,他老人家对艺术的刻苦追求、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朋友的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弟子细致入微的关怀,都久久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至今回味无穷。
松房外公一生对绘画艺术力求达到精益求精。他深深懂得何谓“古为今用”。他很尊崇古代画家王石谷的画风,用了很多的时间细细地临摹,百临不厌,而且每临一遍,便有一层新的体会和感受。细细地品味与研究之后,他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古画的长处作为自己绘画的雄厚基础,然后再在自己的理解下,尽情发挥。他还将远山近水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创作出既雄伟壮观又亲切十足的新画。
松房外公虽然是名家,但是作画一向认真细致、反复推敲,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此。外公生前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无论去哪儿,随身携带的总有一个速写本,上面记录了他每到一处观景时所画下的简易画稿,日积月累,便成为十分珍贵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松房外公会自己一遍遍地审阅素描,从中精挑细选出一些较为满意的画作为蓝本,再放大在画纸上。他作画时也是先以炭笔起始,再到墨笔、彩绘,步步为营。
外公虽然多年来名声在外,杰作层出不穷,可是为人却十分谦虚平和,这是他很少收入室弟子的主要原因。他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又何必去误人子弟呢?但是很多崇拜外公的人,却试着通过各种关系,希望今生今世能有幸结识松房大师。盛情难却,外公也就只好先后收了几个徒弟。第一个弟子,也是日后成名的溥松窗先生,就是多年来追随我外公习画的众多崇拜者之一。溥先生后来也参加了松风画社。由于画社和我外公的名字都是以“松”字打头的,溥先生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松窗”二字,寓意其师伟大恰似一所房子,而他自己只不过是房子上的一扇微小的窗子。一个名字的更改,不仅表现出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和爱戴,同时也能看出松房外公将其弟子视为己出,关怀有加,融为一体,倾囊相助的爱才惜才的大家风范。
松房外公对他所有的弟子要求甚严,记忆中,每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