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柳市之殇
压电器市场,能够撑门面的几家国有企业都与外商合资,换了洋牌子。与胡成中迥异,南存辉是一个有血性的温州商人。他精明、现实且又极具理想主义。与一些打着“民族主义”与“实业报国”的商人不同,在正泰创立的17年间,尤其是在与法国电气巨头施耐德的较量中,他的决心与果敢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南存辉放弃了合资的机会,再次“孤单的忍耐”。他说:“正泰要多跟外商合作,但决不会抛弃属于中国的民族品牌。”这些话今天读来平淡无奇,17年前却让人眼球一亮。南存辉更加“变本加厉”,召集30家企业成员,组织企业联盟。结果发现自己做了冤大头。抓了五年管理,联盟下属仍有成员将不是指定的产品贴上“正泰”标签以次充好,有的干脆做假账骗利润。

    危急中,南存辉找到吴敬琏和周其仁。两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建议他把多级法人消灭在萌芽状态。他把成员企业主拉到雁荡山开会,讨论“合好还是不合好”。吵吵闹闹了三天三夜,南存辉拍板“统统合并”。

    动荡与奇迹

    柳市风云激荡的时候,也是高天乐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刻。

    香港九龙永安大厦的一间写字楼里,高天乐心中隐隐作痛。他久伫窗前,思考着是否重回温州。他的想法遭到朋友的极力劝阻。但就在一群群人从柳市搬往温州之外试图苟延残喘时,高天乐出其不意地选择了回归。

    投资5万元钱,雇佣6个工人,高天乐迈出了创业第一步。他买了一本《电工手册》,把别的企业产品买过来,拆了装,装了拆,分析每个产品的外表、性能,最后生产自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低压电器。但要与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正泰和德力西抢占市场,如此规模的企业无疑是蝼蚁撼树。于是,错开犬牙交错的城市,高天乐将产品目标市场集中在了农村。刚创办企业不久的他做起了广告。

    他把产品广告刷到农村各个农宅的墙面上,专挑那些在公路上能看到的农宅,最贵的不过200元钱,花了不到1万元钱就把柳市附近几十个村子涂满了广告。后来,人们津津乐道于高天乐的神奇崛起,最关注的正是其独辟新径的营销策略。后来者纷纷仿效,但往往难以望其项背。高天乐在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模式下,奉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前进原则,从农村向城市突进,步步为“赢”。

    他要求厂里工人上班时全部穿白大褂,戴白帽子。当时,别人的产品包装大多用马粪纸,高天乐则加了一层铜版纸;别人用铜版纸时,他套红印刷;别人用两色印刷时,他已经开始采用四色印刷,“我们产品的外表一定要比别人漂亮”。

    当大家一再抱怨市场行为是大企业的霸权主义,小企业根本没有话语权时,不妨考虑高天乐“麻雀变凤凰”的神话。差异化成为他把企业做大的最畅销手段。他的企业掀起一阵旋风,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第二年,销售收入猛然增长到500多万元;到了1994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高天乐的奇迹只是动荡中的故事一角,还有很多小厂办大事的案例,值得思索。

    “柳市假货”,这一边倒的呼声,事实上对柳市人而言并不够公平。质量并不像传言的那么可怕,有些产品其实相当不错。润滑设备厂试制成功的JRB脚踏润滑泵被冶金部在全国推广,且能取代从德国进口的同类型产品。铭东开关厂生产的空气熔断器,开国内生产先河,为数百家企业使用。相似的企业在柳市不乏其例,可惜大多名不见经传。毕竟像乐清铜管件厂,因为助力卫星发射上天,登上国家级报刊(1990年8月9日《经济日报》《小厂办大事——乐清铜管件厂艰苦创业记》)的民营小厂少之又少。

    1990年2月20日,乐清铜管件厂厂长柳知春忽然接到通知,“6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第十章 柳市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