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悲喜交织的故事
谋出路,坚持下来的只有另辟蹊径。卢伟光属于后者。

    洪水肆虐,国家禁止砍伐森林的公文令生意陷入停顿。安信地板断了材料来源,工厂只能停工,工资不能停发,卢伟光焦灼万分。他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地图右下角大片翠绿让他灵光一现: 去巴西进口原料,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国外木材经销链条由台湾商人把持,他们对巴西木材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守口如瓶。卢伟光唯一的突破口是台商,但这似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机缘巧合,他去长期合作的台商那里检验木材质量,不经意瞥到包装胶带纸上印着个巴西电话。他偷偷记下。

    接下来几十天,卢伟光打掉千元电话费。电话那头的木材供应商对这个“中国疯子”暗中敬服,决定与素昧平生的中国人做生意。前提是,卢伟光预先支付30万美元。 犹豫再三,卢伟光下了赌注。几个月后,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迎来巴西人的高品质实木地板原料。

    蜜月期转瞬即逝,问题出现: 木材总量有限,安信买得多,其他人就买得少,少买的人为多买会加价,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卢伟光只能向产业上游推移,根本办法是拥有森林。可巴西法律严禁外国人购置森林土地。一位老华侨的指点让卢伟光茅塞顿开。他把第二个儿子选在巴西出生,加入巴西国籍。他作为监护人取得绿卡,合法拥有购买森林的权力。他投资过亿,两次购买永久砍伐权的巴西森林,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1998年10月,温州举办第一届商品交易会。

    会上万人聚首,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外籍人士是最大的亮点。《经济日报》分析,温州经济探秘线,引起海内外浓厚兴趣。

    三个月前,温州在巴西开办“中华商城”,38家企业参展的服装、鞋帽、打火机、节能灯等样品被一抢而空。当年数据显示,温州人出国者有50万之多。可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也有温州人开拓”。

    温州和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市委书记蒋巨峰总结:“温州机制活,民间资金丰富,国内外市场渠道畅通,目前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情况下应该发挥优势,迎难而上。”

    基层政府的激励下,温州人做买卖“胆”子越来越大。

    3家私营企业联合承包“华东中铁快运X228次火车”,开通杭州经乌鲁木齐至莫斯科的国际快运专列。当日起,每天凌晨2时,一列满载温州皮鞋、服装、打火机、电器等货物的火车从杭州艮山门火车站开出,运行11天到达莫斯科。相比动辄数个月的公路运输,时间成本大为减少,因时令差而错失销售良机的温州货在异国找到市场。不久,金温铁路开通,专列的起点由杭州改往温州,家门口发货直达销售地的夙愿变成现实。温州人在铁路构建的联络网中如鱼得水,成千上万的小商品像水银倾泻般被卖到世界各地。

    道路建设有效提升一个地区物质流通的速率。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条铁路对于交通闭塞地区的意义不亚于新生。如同封闭的空间中划开一道口子,外界光线照射进来,里面的空气也散发出去,铁路的出现为新陈代谢提供可能。但是,它的意义不止如此。它缔造出思想交汇的纽带,新奇想法由此而入,人们眼前豁然开朗。

    小商品,大世界

    外界的进来,里面的出去,彼此交流中,活力才会释放。

    秋天,被经济危机搞得晕头转向的皮鞋商王建平决定出国。凌晨两点,他从温州站坐上西去的列车,太阳升起时到达冰雪漫漫的莫斯科。

    前苏联解体后,这个国家向民主社会艰难转变。叶利钦采取休克疗法,大规模摆脱国有化工业,力图建立西方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第十七章 悲喜交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