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纳斯达克的常客
出资受让了携程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如此一来,如家成功吸引到了IDG首轮150万美元的注资,随后IDG又追加200万美元。新加坡梧桐创投等境外投资者,也纷纷注资如家。
用资本来开拓市场,沈南鹏得心应手。在不断注入的资金支持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的如家,已相继投入2亿多的运营资本。2005年,如家扩张的步伐更加迅速,沈南鹏开始为如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成都、武汉分别成为西南区、华中区的重点“棋子”。
如家的发展过程,是通过经营与授权管理这“两条腿”来实现的。到2006年6月,如家的酒店数量已达82家,此外还有57家酒店在筹建中,年收入已达到2.49亿元人民币,利润为2700万元。
在如家的迅猛发展过程中,携程“四驾马车”之一的季琦却离开了如家。
2005年1月,季琦突然宣布辞去如家CEO一职,孙坚接任如家CEO。孙坚,时任百安居中国区营运副总裁兼华东区总经理,没有任何旅游与酒店从业经验。
季琦的选择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后,他坦言:“创业比守业容易得多,企业的发展就像孩子成长一样,长得太快就有可能缺钙。”
2004年下半年,如家处在迅速扩张阶段。有不少新员工甚至来不及完成培训就匆忙上岗,季琦察觉到这其中潜在的风险,“此刻的如家就像一辆刚刚驶过颠簸小径的越野车,正在高速公路上酣畅淋漓地飞驰,而事故往往最容易出现在这个时候”。在如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管理的需求渐渐凸显出来。
季琦的离开并非他不看好如家,此时他仍是如家的大股东,他是为了如家能更好地发展,而选择让贤。
面对季琦的离开,如家的创业团队都表示理解,而接班人的问题也摆在了他们面前。这一次,沈南鹏并没有在业内选择接替季琦的人,因为他知道业内人才过于专注酒店的细节管理,而管理型人才并不一定非得是经营型人才。季琦推荐给沈南鹏的正是孙坚。在季琦看来,如家需要找一个对酒店业“一窍不通”的人,因为“如家走的是连锁道路,而连锁业做得最成功的又都是零售业”,孙坚正好是零售业中的佼佼者。
对于孙坚的加入,沈南鹏也有自己的判断。孙坚虽然没有任何酒店经验,但他拥有携程团队所没有的连锁行业经验,所以沈南鹏接纳了孙坚。“我们只是把所有的人才尽量放在合适的位子上,孙坚合适做如家的CEO,所以我们请他来了。”
孙坚与沈南鹏、梁建章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沈南鹏的办公室里,那是一次长达3小时的谈话。沈南鹏将这次谈话,称为“自始至终是发生着理念上的化学反应的谈话”,而孙坚感受到的更是一次情感的释放。
那不是一次董事会与CEO之间的相互考察,而更像是3个中年男人之间的一次友情对话。后来孙坚回忆:“我们谈到了很多东西,不局限于如家的发展、连锁企业的现状,还谈到了男人的选择、尝试、创业、责任等,让我们发现了太多男人们共通的东西。”
孙坚当时在百安居有着一份既稳定,收入又高的工作,对于他加入如家的选择,孙坚的妻子最初是反对的。而且当时百安居还一再要求孙坚去英国工作,这可以让他4岁的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此时的沈南鹏,表示出求贤若渴的态度,他甚至提出让自己的太太出面来说服孙坚的太太。
沈南鹏的诚意打动了孙坚:“当时我妻子是反对我离开百安居的。令我感动的是南鹏对我说,他很理解我的心情,‘女人希望稳定,而男人总是有干一番事业的冲动。我当初离开德意志银行的时候,我太太也反对过。那一年我30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三十而立,男人在30岁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