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城市化进程引发消费需求的质变
    世界历史表明,工业化过程也是城市化进程,经济现代化就是依托这两个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之所以不可分割,是因为工业化创造的现代消费品是面向城市人口的,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分工要求,也只有在城市体系中才能顺利实现。所以,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城市化创造需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城市化会引发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具体包括:一是会引发生产性投资,从而为转入城市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二是会引发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如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垃圾和污染物处理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满足城市人口生活的基本需要,也为现代消费品进入居民消费领域,提供了条件。例如,目前中国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是农村的11倍,因为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有城市中发达的给排水和电力体系作为依托才得以普及。这也是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基本家电在城乡之间的普及率能相差2~4倍的根本原因。至于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更是需要具备发达的道路条件。三是会引发房地产投资,以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和工商企业的发展需求。从住宅投资规模看,由于城市住房比农村要讲究,地价也高,所以根据2009年资料,中国的城市住宅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3,但人均住房投资却大约是同年农村人均住房投资的12倍。从2003~2009年的投资情况粗略计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多出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城市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城市人口的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口的收入,自然有更高的消费能力。此外,即便是现代农村,仍保留了很多自然经济的痕迹,许多消费品是自给自足的。从统计资料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中有超过40%的消费品不是通过现金购买的,直到2010年,全国农村平均仍有14.1%的消费品不是通过现金购买的。所以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会带来消费总量的增长。

    第三,服务业的发展也与城市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城市工业体系的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如流通与通信服务体系、金融与法律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与交易体系等。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商业服务与医疗、娱乐等的服务业的发展。而在农村,由于受到人口聚集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这些服务业缺乏发展空间。

    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乃至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延续了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就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结构。从产出水平看,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满足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的消费需求;但从需求水平看,由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需求总规模与供给总规模严重不对称,由此形成了社会经济总量循环过程中的巨大断层。这也是中国储蓄率长期过高,以至于不得不长期过度依赖外需的原因之一。

    在当代中国,收入差距拉大是导致过度储蓄和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因,但收入差距既表现在人群之间,也表现在城乡之间,例如城乡人均入差距1978年为2.68倍,到2009年已上升到3.31倍。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储蓄水平是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不断提高的。2009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是77%,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是67%,这说明,城市家庭储蓄水平比农村家庭储蓄水平要高出10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虽然不是主体,但因为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占有超过70%的居民总收入,城市人口的储蓄能力强就导致了过高储蓄率的发生,相应抑制了消费总量与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简介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目录 > 城市化进程引发消费需求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