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觉醒:制造与创造
在服装制造领域,最核心的部分无疑是设计。美邦最初选定的核心理念也正在于设计,这种幸运的战略选择除了周成建本人的眼光,还和他掘的第一桶金不无关联。那批因为失误被裁掉袖子的衣服,小小修改过后大获成功的经历,让周成建意识到了设计对于服装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个实践中得来的规律,早已是国际服装业心照不宣的法条。然而纵观中国服装企业,对于服装设计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一种模仿和抄袭的阶段。没有核心技术的模仿,其生命力的长度令人堪忧。更危险的是,这导致了国内服装款式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场面。

    中国的企业不乏先行者,更不乏以创新为生命的企业家。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企业只能说是异类。

    比如It业的巨头,华为。在军人出身的老板任正非带领下,这家企业每年从营业额中拿出不低于10%的资金作为研发,并在全球包括美国的硅谷、达拉斯、瑞典、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杭州、成都等城市建立起11个研究所,这是它获得成功的基石。

    美邦的周成建也不惜代价,在设计上苦练内功。然而,美邦的执着并不具有代表性,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本质,服装制造行业内的技术创新缺失、设计乏力将导致整个制造业的后继无人。

    为什么中国的服装企业无法真正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因为许多企业主对于品牌的认识,停留在最初最原始的阶段,以为品牌等同于商标。以为只要给服装取一个名,设计一个符号,再请服装代言人,在媒体上做一些广告,这样,服装品牌就建立起来了。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营销泰斗菲力普科特勒说“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者是他们的相互组合”。这些元素只是作为品牌的骨肉,而品牌的文化才是真正决定灵魂的神经和血脉。

    落实到市场上的创新同样重要。终端的创新同样需要精耕细作,这种终端的精细耕作讲究实效性。开一家门店要让其赢利,并且富有竞争力。许多门店匆匆忙忙地开业,又匆匆忙忙地退出,品牌的延伸更是天方夜谭。终端的创新,要求服装企业做出系统的分析和周密的权衡。那种贪多求大、赶英超美式的空洞理想,无异于非理性的亢奋。这种疯狂的状态在历史上无数次上演,也无数次以恶果告终。

    很不幸的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正是这样危险的境地。

    从“制造”到“创造”,在管理上,必须打破企业普遍存在的家族式管理。费孝通先生曾经考察过的乡村经济模式,在若干年后因为后继乏人而纷纷破产。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整个时代的诉求。但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发迹于江湖的服装企业却死死攥住家族的藤条不愿松手。要知道,在日益市场化的大环境中,单纯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家族模式,将因为一个细小的个人失误导致企业走向毁灭。

    中国制造业的悲剧还不仅于此,以低廉的劳动力换取的成功,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一份对2629位参加广交会外商的调查表明,外商更熟悉中国企业的名称,而非中国品牌。负责调查的人员道出了其中缘由,“主要是因为多数中国企业都是为外商OEM(贴牌生产),而不是以自主品牌出口。”

    尴尬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制造”虽然强大,但是“中国品牌”却籍籍无名。周成建之所以成为先行者,就是把握住了品牌这块稀缺的奖章。然而,如果周成建一个人的成功故事无法成为所有企业可资借鉴的样本,其品牌也自然没有更强大的渲染力。

    幸运的是,他的故事虽然是另类,但完全可以复制。

    在这个故事中,最需要看清的部分在于,如何把握贴牌生产和创立自主品牌的关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民大品牌·美邦十五年简介 >国民大品牌·美邦十五年目录 > 第十三章 觉醒:制造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