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从枭雄到世家
周成建曾经无法掩饰的暴烈性格,让他看上去俨然乱局草莽。事实上,在一片混沌的局势下,也只有这样的角色能得以存活。关键在于,随着三十年的改革路走完之后,当初的这批企业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此时,企业家们需要全面转变。
尽管有人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在这些英雄背后的潜移默化才是历史的真实。谁尝试着改变,谁就有了把握新局的主动。而在我们这个遽然变迁的时代里,不变的结局,往往是跌落水下。
历史不会抛弃任何人,任何人也逃不出历史。每个人无往而不在历史之中,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历史。
告别温州
周成建多次回溯过往的历史,在发现别人的同时也看到自己。2000年前后的一段时期内,他对此尤为着迷。在那些剧烈变革的岁月里,他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也寄望于借此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些往事中最令周成建动容的是1992年的那个故事。带着“市场经济”这剂良药的总设计师,以一种决然的姿态给未来的中国划定了出路。于是,人们知道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市场的魅力是迷人的。对于深处这场剧变中的周成建们来说,这同样是令他们夜不能寐的新鲜场景。然而,岁月的跨度,随着总设计师的逝去也正在让这个曾经生机胜过一切的市场不再具有如此深刻而立竿见影的魔力。
温州作为第一批因市场经济而魔术一样实现增长的地方,却在数年之后面临着新的选择。这也是周成建这样的裁缝必然要面对的抉择——离开温州,去远方,找寻新生。
此时是2004年。这年早些时候,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题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行业工作报告认为,中国服装业已经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名牌战略新阶段。
美邦也迎来了改弦更张的新阶段。这一年,美特斯邦威25亿元的销售额和2000多万件的年销量,让周成建在整个服装业界名声大噪。然而服装行业的整体美梦却在沉沉不醒的途中遭遇了不期而遇的霜降,接下去的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外部环境出现动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巨量的外销订单陷入僵局。在这样善变而无法捉摸的境遇中,大多服装企业生死难测,一批规模不足的工厂直接倒了下去。
逆境中的奇异增长则再度成就了周成建。就像他后来说过的那句话:“一定要找市场,千万不要找市长”。市场在他眼中,始终是1992年的魔法棒。12年后,当我们的市场经济遭遇困难,美特斯邦威却以4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与整体的颓败显得格格不入。顽强的逆势增长,似乎也为数年后美邦选择在金融风暴中逆流上市的胆略埋下了种子。
良好的势头,让周成建更加明了一直纠结难平的那个想法——将总部迁往更大的一线城市,上海。
现在回头来看,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2000年以后的发展不这么顺利,周成建会不会还执着于迁往上海?这究竟是一种固执的追求,还是别有心意的谋略?
在最终决定离开温州的时候,周成建确实抱着犹豫和矛盾的心态。对于服装业而言,美邦当初的根据地,温州,已经形成服装区域性基地,温州服装经济体系也正在发生转型。当地企业的规模化学习和提升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正是这种规模化、高度同类化的发展模式,让周成建看不到美邦这样的“异类”企业突破的希望。这是最终让美邦下定决心的因素。
去上海,除了地缘上的亲近,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品牌的考虑。
相比于厚重的北京和繁复的广州,上海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