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农民的激情岁月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从一个做塑料瓶盖的小作坊,转到做风扇、做空调、做微波炉,到几乎涵盖白色家电所有领域的家电帝国。美的在何享健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上演了中国商界最精彩的传奇。
每次回忆往事,展望未来,最令何享健激动的并非“在2010年做到1200亿”的宏伟目标,而是一名26岁的青年农民的创业之路。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风雨飘摇、一片贫瘠的农村土地上,何享健带着创业伙伴们,闯出了一条财富之路。
小瓶盖秀出大舞台
在美的集团的陈列馆里,有几个类似于矿泉水瓶盖的塑料瓶盖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人们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哈!连几个瓶盖都还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啊?”对于这样的疑惑,美的讲解员通常会面带微笑地解释:“这是美的最早生产的产品。”
美的不是做家电的吗,跟小瓶盖有什么关系?其实,美的正是从这不起眼的普通小瓶盖开始,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1968年5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当时为顺德县)的北滘镇,青年农民何享健和23位当地居民一起,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塑料盖和玻璃瓶。那年他26岁,闯事业的劲头很足。但是,敢冒风险办企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那个“文革”正席卷大江南北的年代,我们很难想象他会经历怎样的艰辛和磨难。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要说创业,就是过正常的生活都不容易。关于1968年,历史上有这样几条记录:1968年3月22日,震惊全国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令人谈之色变;9月,中央号召工人宣传队进学校,开展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10月,刘少奇被错误地“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一段风雨如晦的日子,许多人在各种各样的事件和运动中,似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当然,人们对这一年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到农村接受改造锻炼。在“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1/10的城市人口来到农村。当时,类似于“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这样热情澎湃的口号成为这一年的主题。
从经济上看,整个国家也非常困难。1968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工农业总产值2015.3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工业总产值1380.3亿元,比上年下降5%;农业总产值635亿元,比上年下降2.5%。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越需要安心制造商品的企业家,越需要为人们提供物质保障的企业。虽然只是生产微不足道的小瓶盖,但是能保持清醒头脑、务实做事业的何享健与在大街上喊口号、搞斗争的同龄人相比,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那个经济匮乏、政治动荡的年代,何享健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时我国根本没有民营企业,直到197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81%,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仍然没有私营工业的影子。所以,何享健必须躲避“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噩运,以集体出资的形式创办企业。
无独有偶,同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的鲁冠球在刚创办企业时,也是带领6个村民,筹集了4000元钱,办起了一个铁匠铺,为了躲避“割尾巴”导致企业夭折的命运,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