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农民的激情岁月
何享健与鲁冠球惺惺相惜,恐怕与这段创业时的共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此外,何享健与创业伙伴们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担心资本家的帽子一不小心就扣到自己头上,还要克服艰苦的生产条件。原美的董事之一、元老陈序强回忆美的创业史时说,当时的生产厂房由工人们用竹木沥青纸手工搭建而成,生产场地约为20平方米,生产组组员靠手工操作的简单机械来加工回收的尼龙纸、塑料布等废、旧塑料。最困难的是,生产设备非常落后,以致在压塑瓶盖时,必须两人合力才能将机器手柄压下去,由于手柄反作用力很大,常常弹得工人脸上伤痕累累,甚至连牙齿都会被打掉。
靠着这些简单的家当,凭着顽强的毅力,何享健硬是用小小的塑料盖搭建起工人们施展拳脚的大舞台。此后,“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这家小作坊生产的塑料瓶盖质优价廉,很受生产厂家的欢迎,工厂顿时门庭若市。
有了生产小瓶盖迈出的第一步,何享健以后的路走起来就踏实多了。尽管当时一直在摸索,并没有彻底找准出路,毕竟小作坊只是小打小闹的生意,对于胸怀鸿鹄之志的人来说,燕雀的屋檐怎能安家?但是,塑料瓶盖擦出的火花足以照亮黑夜,让寻梦的人对前路更加执著,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是从何享健、鲁冠球这一代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来看,我们更愿意相信“英雄创时势”这句话。一大批“爱拼才会赢”的先行者,一大批“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弄潮儿,都在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推动时代变革、改变中国面貌的重要力量。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何享健不仅善于把握机会,而且善于创造机会。纵使有万般困难,只要他决定做,就一定能做好。
一台“活化石”,八颗螺丝钉
除了几个普通的塑料瓶盖引人注目之外,在美的历史陈列馆里,还有一台锈迹斑斑、乌首垢面的机器令参观者驻足,这是美的创业初始的第一代设备——手动注塑机,广东人称其为手啤机。美的生产技术的起步,就是从这台机器开始的。
在今天看来,这台设备确实很简陋、很落后,是个不折不扣的古董,但是这台毫不起眼的“活化石”,却记录着美的创业者艰苦奋斗、肩挑手摇的历程。
说起手啤机的来历,它在广东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历史。“啤”字在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历史上,广东是我国首先对外开放的地方,外国的机器较早落户广东。其中有一种小型冲床,英语是“bear”,当时广东人把“bear”读成啤机,在广东话里面,“啤”和“卑”、“碑”等读音相近。可是由南方传到北方,就变成“pi”音了,所以手啤机是手动冲床的意思。美的创业用的机器也有手柄压下类似冲压的动作,故此被称为手啤机。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美的的这台机器其实是注塑机。
对于美的手啤机的历史,作为美的第一技术员的梁伟伦最有发言权。美的1968年创业时,何享健和23位街道居民的出资人当中没有技术人员,梁伟伦是中专毕业,当时在顺德糖厂做技术员。何享健虽然只是个街道厂的负责人,可是他从最朴素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三顾茅庐,聘请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技术员到集体企业来,在当时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那个年代,全国成千上万的街道厂、社办厂,没有技术员也可以安于现状、自甘落后,何况在当时技术人员是臭老九,不少还在牛棚里,何享健为街道厂聘请了第一个技术人员,这是美的技术最早的人才形态。
梁伟伦介绍,这类手啤机当年在顺德当地就有生产,手啤机是用手工旋转杠杆开合模,将从废品收购站回收来的尼龙胶布、拖鞋底等塑料,用碱水洗干净后切成粒子加色母,放入手啤机的料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