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资本助推美的
至2007年12月31日,10大股东中有一半为外资机构,第二大股东,摩根斯坦利国际有限公司4.29%;第六大股东,也就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1.43%;第七大股东则是耶鲁大学1.26%。
众多外资的注入无疑是利好消息。在众人欢呼的境况下,何享健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强调市值管理,注重约束和防范,紧握控制权。2007年2月,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公司共赢基础下的成长盛宴股》就曾指出:股改前何氏家族对美的电器股权比例略多于30%,股改增持完成后,控股比例达到50%。
开放是美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美的当然欢迎国际资本巨头的进入,有了科技和资本这左膀右臂,美的如虎添翼。只是,无论虎翼还是龙身,都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来把握方向。进入市值管理时代,何享健会牢牢地绷住控制权这根弦。
股改:渐进式改良
2006年3月10日,又是一个值得载入美的发展史的好日子。伴随着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宣布美的电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高投票率和高赞成率的“双高”通过,美的电器从此告别股权分置时代,跨入全流通时代,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在渐进式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中,股权分置制度是资本市场留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1992年,国家证券监管机构规定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在上市过程中“暂不安排上市流通”,该项行政性的制度安排及上市公司适应性的承诺成为A股市场诸多问题的根源。
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制约,最根本的问题体现在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价,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利益与公司的净资产值挂钩,流通股股东利益与公司股价挂钩,这种制度安排导致双方利益取向许多时候并不一致,大股东作为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不可避免地在许多时候会发生利益冲突。
进入21世纪,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成为资本市场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篇章。本质上,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消除股权被人为分割的制度缺陷,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和同股同价,形成利益一致的股权制度基础。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的途径被安排为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协商支付一定对价购买“上市流通权”,即非流通股股东提出的股改方案在获得参与表决的2/3以上全体股东和参与表决的2/3以上流通股股东同意后实施。
早在2004年下半年,美的就开始了股改问题的专题研究与论证;2005年9月,美的电器股改项目组成立;2006年2月10日,美的电器股票停牌,正式进入股改程序。
何享健无疑是在放眼未来。美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解决了部分股权不流通的问题,使美的电器成为在股权制度上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对美的电器和美的集团的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迈入全流通时代的美的电器在公司所有股东之间真正建立起了最为重要的和谐共赢的利益基础,美的电器将真正成为公司所有股东各自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平台,这必将有力促进美的电器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健全和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美的电器的公司治理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将有力地促进公司股票的合理估值。
其次,股改后美的电器与集团的定位将更加清晰,美的的发展将有更为坚实的利益基础和制度保障,美的电器的股价将成为公司所有股东共同关注的焦点,美的电器在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各方股东对美的电器的信心将得到有力的提升,美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