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个黄金十年(1984~1993)
无分文,只能靠朋友的资助以及自己种的一片荔枝维持生活。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在瞬间改变,对于当年卷入海南房地产热的人来说,这样的例子司空见惯。
王石和万科当初也险些掉进陷阱,能够躲过这一劫除了靠王石的明智之外,多少有些侥幸。1992夏天,北海市委书记王季路和市长帅历国到深圳招商,王石向市长介绍了万科在上海的开发情况后,帅市长想了想说:“北海有一块4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价可以象征性地付一点儿,就算送给万科开发吧!”
北海政府这么慷慨,让王石大喜过望,他邀请了经济学家汤学义、城市规划专家孟大强一起前往北海考察。在北海建委的会议室,帅市长请两位专家给建委讲课。
汤学义是个正直的学者,他没有顾及政府和王石的面子,实话实说:“深圳特区目前总共开发了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三通一平’每平方公里需要两三个亿,70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用去了近200个亿,也就是说,地面上什么还没有就用去了200个亿。再看北海这40平方公里的荒地滩涂开发,即使这里的劳力、建筑材料比深圳便宜,每平方公里土地也得1.5亿~2亿元,40平方公里就得60亿~80亿元,如果算上地面上的投资,厂房、公建、发电厂、水厂,少说还得80亿,加起来就是140亿~160亿。问题不在投入,更重要的是产出和消费。北海目前的人口不到15万,一年的产值不足10个亿,如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王石听得心惊肉跳,果断地放弃了这40平方公里的廉价土地,万科躲过了第二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浩劫。否则的话,地产江湖上就不会有万科这个龙头老大和王石这个武林盟主了。
1993年,海南房地产崩盘迅速向北海、惠州、广州、上海等地蔓延,上海市中心的房价从6000元/平方米下降到3000元/平方米。房地产业陷入了低谷,房地产公司经过整顿,数量大为减少,一位专业人士这样概括当时房地产业的情况:1/3的房地产公司注册了,但没开业;1/3的房地产公司垮掉了;1/3的房地产公司缩小了规模,房地产交易量下降,投资势头减缓。
房地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以“硬着陆”的姿态头破血流地收场。中国经济就像一辆狂奔的客车,在即将出轨、倾覆的时候匆忙踩了一脚急刹车,一些在车厢里不安分地来回游荡的投机客被甩了出去,典型的就是海南的房地产炒家。其他人虽然没有性命之虞,但多多少少都受了些皮肉之苦,心惊胆战。代价是沉重的,教训是惨痛的。
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有一家媒体评论说:“在改革路线上高速驰骋的中国经济,是一匹强壮彪悍的神驹;但它带有几分野性,并且它从来未曾在这条路线上跑过,而目前是晨光熹微、雾气重重的光景。这匹马是能够疾驰的千里驹,可是在驱策前进的时候,必须注意: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摔倒。”遗憾的是,在1993年,这匹千里马还是重重地摔了一跤,头破血流、骨断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