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忧患里走来
一、引言
<span class="center">周玮生 日本立命馆大学可持续发展学研究中心主任
事实上,中国应该积极地向日本学习,并且要像日本那样去倍加珍惜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同时对技术精益求精。中国眼下正进入一个苦心制定种种“能源战略”和“资源战略”的热潮,其实,大道至简,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全面考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改革三步走战略——建设“政策特区”
中国经济、能源消费、环境负荷与日、美比较如下。经济:名义GDP为世界第2位(2010年为58895亿美元,美国为146,240亿美元,日本为54742亿美元)、人均GDP为4253美元(世界第94位)[如按购买力平价(PPP)换算的话,则为7500美元,日本人均GDP为33828美元]。显然,经济大国≠经济强国。
那么,人均GDP1万美元具有何等意义呢?下面以日本的经验作为他山之石,看看中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性。
(1)五大内患和两大外患。有人称中国近年的变化为“中国奇迹”。这一“奇迹”体现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事实:不管你是否喜欢中国,但你不得不重视它的分量,倾听它的声音。但中国的发展曾几时引发了国际上几种不同的论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中国时代论”,等等。作为物理工学和可持续发展学的研究者,尽管不能苟同此论,但我不得不直率地提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坦言中国隐藏着五大内患(政经腐败、贫富差距、民族问题、生态破坏、资源制约)和两大外患(外来纷争和全球性气候变化)。
(1)人均GDP从1958年的不足500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将近4万美元,但国民中对现在的生活回答“满意/满足”的均在70%左右,即满意度几乎不随GDP而变。
(2)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铁。建设高铁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经之路。力求国民保持共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都是交通先行。在中国这样的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高速铁道和城际轨道交通,这是在9年前,我作为日本新华侨华人会的首任会长时极力向国内呼吁建设的一个提案。
原则3:污染的排出量
和谐发展,乃当今中国和未来中国之最大命题。而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基于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表面的稳定。
也许应该告诫决策者们和我们的国民,中华复兴、百年大计“欲速则不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探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谐发展之路。
这些潜在的危机如果不基于文明的未来这一长远前景,就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黄河断流、长江洪水和每年以2300平方公里速度推进的沙漠化现象,这一切足以警钟长鸣。不仅使每一个中国人夜不能眠,甚至让全球人坐立不安。而到处蔓延的“短平快”思维和“急欲富起来”的思想,腐蚀了国民精英的道德,减弱了他们作出这个大国赖以立国的长远决策的能力。以国土资源等综合衡量,中国比较适合生存的人口仅为6亿人,这让人们重新思考未来战略走向和内涵。
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主要家电的普及率已接近100%。而家用小汽车的普及率也达到了60%左右。
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
原则1: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
这是人均1万美元的环境意义之一。人均达到1万美元时,国力增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