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天下大势
洲,正在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仇、国家恨已逐渐被遗忘,各国都在分享着民族和解的“红利”。
但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未解决并不能否定它们是时代主题。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的国际局势还是相对缓和,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比冷战期间更小。
导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使人类遭受空前惨重劫难的同时,也使世界主要国家认识到了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的必要性。联合国应运而生,其主要宗旨就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的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即国家无论大小,均可加入联合国,一切会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对保障中小国家权益、约束联合国的行动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国际秩序的一个重大进步。
中国作为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也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也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董必武作为中国解放区的代表参加了出席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的制宪会议,1946年2-6月举行)的中国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在旧金山会议前夕,中国共产党表明了支持创建联合国的态度,毛泽东发表声明:“中国共产党对保障战后国际和平安全的机构之建立,完全同意敦巴顿橡树林会议所作的建议和克里米亚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欢迎旧金山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已经派遣自己的代表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借以表达中国人民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际法主体,本是1949年前的中国的延续,理应享有中国在联合国固有的合法地位及其他一切权利,这是《联合国宪章》所肯定的国际法原则,也符合国际惯例。中国政府也一再表达要求:派代表参加联合国各机构工作,把所谓“中华民国”代表驱逐出联合国。中国政府还任命了出席联合国会议、参加联合国工作的代表团。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大潮流已得到公认。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带来深刻的影响。单从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角度讲,虽然全球化为美国推进霸权战略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同时又在制约着美国霸权战略的推进。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其霸权地位得到提升,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率领一些盟友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一个主权国家、联合国成员国动武,凸显了美国的霸气和对联合国的不尊。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中不可能包打天下,它需要大国的合作,更需要联合国的合作。2003年伊拉克战争虽然使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损害,但是并不能由此就得出联合国已经名存实亡或无所作为的结论。在伊战爆发前,美国还是尽其最大努力争取联合国的授权,并把在联合国授权下解决伊拉克问题作为优先的选择。从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的通过到2003年3月这4个月间,美国施放出了空前的耐心,等待着对伊武器核查的结果并努力争取安理会成员国的支持。美国争取联合国授权失败后,它仍是打着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护联合国权威的旗号发动对伊战争。美国的表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把联合国的授权作为其发动对伊战争的全法性来源。后来美国在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时,仍是从联合国寻找国际法依据,在它看来,发动对伊战争在本质上是符合联合国决议精神的,只不过是在授权程序上有点问题而已。其实,还有一个事实,可能美国没有考虑到,这就是:在当今世界,联合国还是国际道义的主要来源和载体。美国因为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所以仅有30几个国家在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