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美贸易矛盾
当地新上台的革命党没收,这些企业怎么办?
其次,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应该像当年19世纪初的英国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到处推动自由贸易的理念。因为中国今天面对的挑战和200年前的英国面对的挑战非常相似,那就是打开海外市场,保证生产原料的来源不受干扰。
按照这个思路,中国政府应该用自由贸易的理念来定义中国的国际政治战略。中国的领导人和发言人要在外出访问和对外发言的时候,在各种重要场合讲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可以用自己的经验谈论自由贸易的好处。事实上,中国20多年的经济奇迹就是打开国门、进行自由贸易的结果。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本身还有问题,例如到明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才能降到10%,而西方国家的平均关税率差不多是3%左右。但我觉得这个没有关系,中国可以把注意力和谈论的重点放在变量上面。我们可以说,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已经通过一系列举措,把关税从100%以上一步一步地降到10%,已经靠近日本了。以后我们还会在可以承受的条件下,进一步的降低关税,使中国能够更接近自由贸易的理念。
另外,我观察到,中国的领导人到国外去演讲的时候,太多的去强调中国的特色,这对改善贸易关系是不利的。为什么呢?比如说你到朋友家拜访他,到了之后首先跟朋友讲我跟你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么多不一样?没有什么原因,我就是跟你不一样。交朋友不应该强调不一样的方面,而是应该强调共同的一面。强调中国特色过多后,只能把原来不太亲近的关系变的更糟。
◎记者:如果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不成功,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
陈志武:那与其说是中海油的失败,还不如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经验的不足以及中国在海外的软实力(softpower)欠缺的具体反映,也是因为中国企业这种突如其来的大并购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太大。具体讲,对于今后要去美国做敏感性收购的企业,有必要提前几个月去国会游说,甚至在美国媒体上做些形象型广告,提前影响他们的看法。其次,就像任何新事情一样,社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购美国公司的规模不能一下子升得太快,那样冲击太大。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消息出来以后美国政界和舆论反应强烈,对这一点我们许多人感到很突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更多习惯于用我们的视角去理解美国,而不是以美国人的视角去理解美国。今天,我们是要去收购美国公司,收购谈判期间以及收购之后都要在那里经营运作,那么这种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去评价美国社会以及其政治运作合理不合理,而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人的视角去了解美国是如何运作的,了解并接受其现实,以此来融入其中并根据这种理解去选择商业策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能去改变其他的国家,而只能是学会适应这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