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外资进入中国为何受阻
    2006年,中国的企业界、舆论界、乃至政府机构中,出现了一股要求限制外资的呼声。其理由是:如果不对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的外资加以限制,将对中国的产业安全造成威胁。反对外资并购的潮流由什么力量驱动?这将对今后的外资并购实务产生怎样的影响?

    ◎记者:谈到2006年的外资并购大争论,我们首先想到一个问题:同样是外资,为什么大家对外商直接投资很少反对,而对企业并购就有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

    陈志武: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洋务运动以来,由于受农业社会思维的影响,有一个倾向,总觉得需要引进“科学技术”之类的硬成果,而不需要外国的管理和文化等软成果。这样来看,工业企业到中国投资是一举两得,既带来了资金,又带来了科学技术。相比之下,如果外资进入到服务业或管理业,似乎不能增加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我们的对外开放往往欢迎制造业企业的直接投资,欢迎他们来设厂,而不欢迎金融投资。

    从境外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国家刚开始对外开放的时候,金融投资者往往很慎重。像私募股权基金、开放式基金等,这种金融型的投资者往往是“被动的投资者”,不是直接投资者,主要提供资本,而不提供技术,基本不会派人到投资项目里直接经营管理。由于如此,他们更在乎当地的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环境是否足以让他们放心地把钱交给当地企业去使用。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境外的投资基金由于缺乏安全预期,不愿意到中国投资。

    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产业型外国企业已经很多,很多产业的投资空间越来越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外国的投资基金、私人股权基金也发现,中国的法律环境和商业环境跟10年、20年前相比已经改善了很多,这足以让他们放心地把钱投进来。所以在过去一两年,私人股权基金和其他金融型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出现大量的企业并购案例。这是2006年出现外资并购争论的重要背景。

    ◎记者:在您看来,反对外资并购的声浪主要是由什么力量驱动的?是利益驱动还是观念驱动?

    陈志武:应该说两方面都有。在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教科书中,直贯穿着某些反西方、反市场原理的观念。例如,市场交易不创造价值,只是买卖双方你赚我赔的零和博弈;西方国家的强盛,是建立在掠夺和剥削殖民地财富基础上的;外国的资本进入,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略;如果不在经济领域保持本国企业的优势,就将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丧失经济安全和政治独立等。这类观念经过长期灌输,已经在多数人的头脑中扎下根,成为他们观察和判别事物的标准。

    而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商业竞争行为,总会出现某些利益受损人。例如管理层,发生并购后很容易被撤换,他们要保饭碗,得到自己的职权;再如同行业的厂商,他们担心出现一个效率更高、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再如政府的行业主管官员,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审批权。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反对外资并购或为其设置障碍。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只能借用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的名义,否则不可能获得支持。而普通人对外资并购的利弊很难把握清楚,他们用以判断这种现象的标准就是那些被灌输的错误观念,或者很容易被那些“国家经济安全”之类的口号迷惑。所以,在这类口号的感召下,反对外资并购的声音很容易成为一股潮流。

    ◎记者:那么外资并购的好处究竟是什么?记得您谈论过投资基金并购对提高中国企业效率的作用。如果不是从投资基金的角度,而是从同行业企业并购的角度看,外资并购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陈志武:从形式上看,无论同业产业资本的并购,还是投资基金的并购,可能带来的好处是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简介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目录 > 外资进入中国为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