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美贸易矛盾
2005年7月,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事件,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议,使中美贸易摩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中美贸易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国应该如何降低对外贸易中的障碍和风险?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对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事的结局如何判断?你认为中海油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吗?
陈志武:我希望这次并购成功。但从目前所遇到的政治阻力看,前景还不是太乐观。这里的原因很多,有一些是中海油难以控制的。首先,许多国会议员已公开表态反对。中海油在上月底之前雇佣了一个很好的公关公司专门负责游说国会议员,这非常好。但是,对于已公开表示反对的议员来说,这些公关努力已经有些晚,难以改变他们的立场。其次,在目前美国舆论普遍一边倒地反对的情况下,还没公开表态的议员也难表示支持。这涉及到中国的海外公关问题,大家知道,过去一年里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与关税问题等等已经在美国政界和社会有过许多对中国不利的辩论,在这些情绪化的辩论还没结束的时候又来个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个107年的美国老公司,我们可以想象美国社会的反应,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这有点来得太快。
◎记者:当时在联想收购IBMPC的时候,国会也有议员提出反对意见,并致信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不过最后这起并购案还是经过了审查,并已经完成。
陈志武:联想收购IBMPC和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有非常多的本质差别。首先,PC行业是夕阳行业,利润很薄,IBMPC本身多年一直在亏损。而且PC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尖端”技术含量相对很低,虽然那些政客也说那次收购涉及国家安全,但懂行的人知道IBMPC不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再者,IBMPC能有的技术联想也早就有。从理论上说,外国公司到美国收购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有一个正式的调查,这是一个程序问题。所以,当时大多数人也认为审查对收购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但这次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过去几个月美国国内、国外的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在讲未来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做了很多不同的预测,有的预言20年以后石油资源可能就被用完了。这样给人的感觉是,石油作为一个战略资源和主要能源的品种,危机不是很久未来的危机,而是不久以后的危机,这对于天天离不开汽车的美国老百姓来说是非常要命的。而油价也配合了这种感觉,一路涨到60美元一桶。第二,在季节上来说也蛮凑巧的。7月4号是美国国庆节,也象征美国暑期度假高峰的到来。很多美国家庭都会在暑期带上全家人开车去外地度假,所以这个时候油价的高低对许多家庭来说是感受非常切身的。还有就是围绕人民币汇率、跟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争论也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几个因素加在一起,给了国会议员操作本题目的可能性。通过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这件事来表现他们多么为美国老百姓着想、为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着想,他们可很好地表现自己,以此来拉选票。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专栏里,建议美国政府否决收购案。他一向是比较支持全球化、跨国贸易的。在面对这些政治化的运作的时候,中海油重申本次并购是纯商业行为,这样做非常好。可是,这并没能阻止其收购在美国引发一次大讨论,把中国威胁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记者:从历史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目前美国这次的反应有没有针对性?是不是特别严重?
陈志武:这个不是针对中国的。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有,只不过是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人存在的同时,多数的时候有更多的人主张自由贸易。
1988年,我在美国第一次看到总统选举,有一个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