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大调查之六:模式在中国
正如达尔文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那样,“存活下来的物种,即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对于中国商业模式的交替更换而言,这样的论述庶几近之。
主题介绍:一个简单的定义——莫衷一是的模式纠葛——生物法则的商业应用
8.1:一个简单的定义
在开始有关这一主题的探寻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个概念。
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东西?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它们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与方式。
这样的定义或许让我们倍感困惑,其实,商业模式的真实含义很简单,一言以蔽之,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究竟要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比如说,奶制品企业靠卖牛奶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取用户使用金来赚钱,零售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和提供仓储来赚钱,可以说,只要有利润存在的场合,商业模式就同样存在。
当我们明晰了这一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探寻,让我们一睹在过去的十年中,商业模式这一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概念,究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8.2:莫衷一是的模式纠葛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于各种商业模式对头脑的洗涤,几乎是每一个资深经理人都记忆犹新的。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决胜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几乎没有人表示怀疑,然而对于其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对于其模式路线,对于其关键点的选择,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位置,通过某种商业模式,企业的未来在何处,短期与长远目标又分别是什么,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每一个经济学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要说。
正因为商业模式的多样性,才促生了许多的争论,几乎每一个人都认定自己的商业模式是最理想,最能帮助企业赚钱的,凭借这这样的信念,许多已经赚到钱的企业家,频频在媒体上宣扬自己的商业模式,而那些惯于批判的经济学者,则在为他人查疑补漏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夹带私活,更有许多尚未完成创业的热血青年,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试图将自己的计划推销出去,以实现其商业梦。
于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每一种商业模式的出炉,无论其是否经过实践的检验,都不免于成为众人的标靶。而在这个批判与被批判的过程中,越是到争论的高峰,就有越多的商业模式被抛出。
在过去的十年里,先后有四五种商业模式在中华大地上大行其道,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剃刀模式”、曾经为人称颂,直到今日仍然是主流认知的“店铺模式”等等
所谓的“剃刀模式”,指的是用极低的销售价格抛售基本产品,甚至于不惜亏损,而以十分昂贵的价格出售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服务,而所谓的“店铺模式”,则是在具有潜在消费群的地方开设店铺,通过展示其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
事实上,每个人都了解的一个常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都不在于其本身有多高明,只是因为这种模式被应用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而已;反过来,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失败,也不代表其一无是处,只是因为这种模式恰好无法被消费者接受。
举个例子来说,在国际电子商务界大为成功的EBAY,却在中国难敌阿里巴巴的淘宝网,这并不说明EBAY本身的失败,只是由于中国的广大中小企业,需要一个运营成本较低的销售平台,而淘宝网恰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