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业——金融恐龙的宿命
,这种“坐等收利”的模式,还不足以保证银行在行业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和普通的放贷者不同的是,银行通过集中大型而又多种多样的贷款组合,把自己的风险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与此同时,它又可以通过储蓄业务,来获得稳定持续的流动资金,比起那些普通的放贷者来说,银行的危险最小,而收入却最稳定,这也就决定了银行业长盛不衰的基础,更确保了银行比起其他行业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会对主要的商业银行给予帮助,而中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由于我们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归属于国有,这一性质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的商业银行遇到了短期的资金链断裂危机,银行还可以向国家寻求帮助,而这种政府给予的“特别津贴”,是任何企业都难以得到的。这种贷款的实质,其实就意味着允许银行可以用近乎无息的代价借款。
而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资本的强势存在,使得许多许多国有企业都可以获得垄断性的利润,而这些庞大的现金流又刘翔了何处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都依照规定成为了国有银行的超级储户。
这种低成本的借款、加上巨额而稳定的储蓄资金,以及银行在贷款效率方面的优势,足以构成了银行在行业生存方面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优势体现得尤为明显,即便是在我们对行业内部某些机密性数据了解不深的时候,仍然为银行业庞大而夸张的利润而感叹,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只是这条金融恐龙的一条腿而已,其庞大的身躯,甚至还未能进入我们的视线。
1.3:银行业的大包袱
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往往只存在着非常微小的差别。
拿我们的银行业而言,当国家资本在行业内强势存在的时候,带来的是银行业生存环境的独特优势,然而,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已,当我们转换视角,从全局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一现状,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反的。
由于银行掌握了大量的国有资本,这就使得它必须为政府代偿社会公平职能,尤其在面对国有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时,出自同门的银行,就必须为国有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而这种行为的本身,实际上已经与商业规律完全背道而驰。
就银行来说,在提供贷款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利润最高的贷款者,而当国有企业以极低的成本拿到贷款的时候,追求利润的愿望就成为了泡影。
更严重的是,在银行的应收账款中,国有企业往往拥有着最高的坏账率,出于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这些巨额的资金通常会采用体制内部消化的办法来解决。
在美国的商业界,石油大亨保罗?盖蒂的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如果你欠银行100元,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欠银行1亿元,那是银行的问题”。
这样的情形正在当下中国银行业中上演,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时候为了挽救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更为了挽救已经贷出去的巨额资金,许多银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部分国企投放贷款,以期其能够扭转经营状况。
就这样,在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的银行长期为大量的国有企业提供资金,从而充当了渐进改革成本的主要支付者,而这种情势的存在,远远不是我们的银行所能够自主决定的。直到今天为止,这种“经济减震器”的角色,始终被包含在银行的主体功能之内,几乎成为我国银行业甩不掉的沉重负担。
正是基于这一点的,中国银行业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机制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本控制下的银行,便不能完全以盈利来作为主要目标,因此,许多在成熟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