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费者服务业——新产业结构改变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现时正在经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城市化革命,同时也在经历最快速度的一场经济增长过程。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其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因此,消费者服务业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主题介绍:被误读的产业结构——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3.1:被误读的产业结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产业的重要性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误解。
在许多人看来,产业结构的排序,和人的需求实际上是一回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观点——吃饭最重要,然后是工业品消费,最后才是享受服务。
沿着这样的思路出发,粮食产业与工业是毫无疑问的基础型产业,它们拥有大量的经济实体,从事着实实在在的生产,比起来一二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并不具备经济实体,因此也就被视同为空中楼阁。
这样的观点有着一定的道理,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最典型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之中,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其GDP总量的75%,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而言,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原因只有一个——在新经济时代中,现代经济的驱动力已经彻底改变。
换句话说,尽管一二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然而真正在驱动经济增长的,却是看似最不重要的第三产业。即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里,服务业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理论的分析不能够涵盖全部,当我们用数据来证明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变得再明显不过了。
在2000年到2007年的时间里,单就对GDP增长的贡献而言,工业贡献率就已经由2000年的57.6%下降到2007年的48.2%,服务业贡献率则由34.8%上升到42.3%。
事实上,服务业之于经济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困扰我们的一大疑难,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正是对就业压力的最大缓解。
在1980年的时候,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3.1%,1990年为21.1%,1995年为24.8%,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32.4%。由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按照比率计算,服务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使两亿中国人得以就业,而这个数字是同期工业和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的1.46倍!
当这一变化的趋势,已经为国家所熟知时,战略上的调整就成为了必然,就宏观经济调控而言,国家甚至于已经为服务业制定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透过这一系列清晰的数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其对经济的明显拉动,更看到了一个朝阳产业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长期被误读的产业,当我们对其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就不能不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3.2: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对于消费者服务业这样一个感性的行业而言,在时代中寻找机遇,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服务企业而言,这种机遇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