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粮食产业——未来的天下粮仓
的幼稚与失常。
仅以大豆为例,在1995年之前,中国一直保有大豆净出口国的地位。在此之后,美国开始了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在2000年,中国大豆的年进口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这一数字使得中国从过去的净出口国,一下子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享受着美国政府特殊财政补贴的大豆,拥有着与中国大豆同等的质量,低的多的价格,而中国大豆的生产,却不存在丝毫的补贴。
自己种不如向外买,正是在这种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使得许多中国粮食企业将采购方向转向了国外,其结果是中国农民无法销售自己生产的大豆,而每多种一亩大豆,就要赔上更多的资本,于是,中国本土大豆的生产开始出现萎缩。
在中国大豆的最大产地黑龙江农垦地区,仅在2006年一年,其种植面积就比上一年缩水了25%,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更是破天荒地扩大到了40%!
当我们的大豆产量由世界第一变为世界第四之后,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大批以种植大豆为生的农民,因此失去了自己的饭碗,不得不放弃耕种,加入到进城打工的行列中来,而美国仅凭借这一项出口收入,就足以挽回其在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多个粮食作物生产方面的财政补贴。
这样的情势让我们羞愧难当,不惟无颜面对广大的中国农民,更令我们精于“农战”的历史先人蒙羞于地下。
5.3:未有竟期的粮食战争
在2007年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6.9%的同期上涨。其中,城市上涨幅度达到了6.6%,农村上涨幅度达到7.6%;食品价格上涨18.2%,连续第四个月物价涨幅超过6%,而这些数字上涨背后,无一不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有着直接的关系。
面对这样的现实,唯一的结论就是——长达千年的农战远未停止,一场旨在于争夺利润,抢占战略高度的粮食战争在未来十年内将会更加激烈。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切后,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将会出现的转变方向。
所幸的是,这种转变还不算晚,而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农业传统的国家而言,这种转变也并不艰难。
到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六年的连续增长。在当前全球粮价起伏不定的背景下,中国粮食连年丰收,这种增长的意义就更为重大,无异于中国已经成为未来十年内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压器”。
在占据了这一有利位置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守护这种优势,从古老的智慧中挖掘有利于现代竞争的积极因素,将这一行业打造为类似美国电子,德国汽车、英国金融、中东石油一样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