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大家要说话”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说到了科学发展观的由来。他将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有机结合了“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在抗击“非典”以后正式提出的。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既定部署和当时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已有的国际经验显示,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顺利进入“黄金发展期”,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就是所谓的“拉美现象”。另一个是我国经济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所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普遍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凡事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还是发展。不能说我们要搞科学发展观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了,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了,要跟以物为本、以金钱为本的发展观划清界线了,要跟单纯的经济增长、单纯的GDP崇拜划清界线了,就再也不要经济增长了,不要GDP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但离开了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了发展。全面的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包括GDP,也包括民主政治,包括教育程度,包括生活质量,包括财富分配,还有生态环境等。只有全面的发展,才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指标,一个GDP的百分点。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与经济的协调。
“非典”就很典型。“非典”疫情就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中国那么大的经济实力,结果暴露出社会事业的严重滞后,暴露出我们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不够,也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不够,公共品提供不够。
所以我们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中,必须特别注意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再有就是经济要发展,政治要发展,社会要发展,文化也要发展,生态也要搞好。这样就是五个文明,第一物质文明,第二精神文明,第三政治文明,第四社会文明,第五生态文明,一个不能少。
说到“拉美现象”,我想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就是:那样一个政治上的危险过渡期,并不是由于富裕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追求富裕过程所致。经过那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利益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团体。这些不同的利益团体有着不同的诉求。如果我们故步自封,体制僵化,拒绝民意,排斥民主,不能容纳多元利益的客观存在,不能使那些不同的利益和声音以制度化的方式予以正常表达,那么社会与政治的冲突就会因为那些急于伸张自身利益却又苦于匮缺适当途径的阶层剑走偏锋,断然采取体制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呼声而变得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