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德国法西斯的败亡
毁德军海岸一线的防御力量和设施,然后在水面舰只和空中火力的掩护下,用数以百计的突击艇和装甲登陆艇在广阔的战线上从海面上登陆。他断定盟军会使用空降部队,从后面打开大西洋壁垒防线,从而迅速建立桥头堡。

    根据这种判断,隆美尔主张在海岸设置水下防登陆艇的各种障碍物,在可能空降的地区设置防空降障碍物,在近海地面上设置大量地雷阵。他断言,如果在会战发起后4天内不把对方赶下海,这场会战就失败了,登陆战打响后的24小时将决定一切。为此,他一反德国装甲兵传统的“集中使用”原则,主张坦克部队以师为单位分散布置在敌人最可能登陆的海岸线附近,在联军刚上岸,企图建立滩头阵地时,装甲部队即可投入使用。

    设置海岸障碍线的工作进展较为顺利,这是一种“人工暗礁”:1.在海底埋下木桩或铁桩,顶端绑上水雷或地雷;2.安置混凝土制成的多角体、顶上插上锋利的钢片或挂上水雷以划破登陆艇的橡皮并引起爆炸;3.安置“干果夹式的地雷”,即在一个水泥盒子里装上一颗重炮弹,插上一根木桩,登陆艇碰上木桩,使之因杠杆原理的作用,信管受压而引发炮弹爆炸;4.滩头上的照明设备,以来照射来袭之登陆的部队;5.一些临时可置用的障碍物,如以前俘获的法军战防障碍物。隆美尔又根据海水潮位的高低,由远而近,依次设置了4条这样的障碍带。

    除海岸设置水面障碍带,还在可能的空降地区设下防空降障碍物。左右每隔100尺便在地上竖一根10尺高的木杆,深深埋在地里,上面挂上炮弹,木桩与木桩之间都用铁线网连接着,一拉动铁丝就可引爆。这种障碍上落下一架载人滑翔机,不被炸毁也得重伤。隆美尔感到遗憾的是,当联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时,他的海岸防御工程只完成40%,尤其是诺曼底海岸,无论是海上、陆上,这些耗资巨大、没有完工的障碍,对英美联军的登陆没有构成太大的妨碍。

    隆美尔还将海岸到内陆6英里宽的地带,全部变成布雷区。这条雷带由许多纵横几英里的地雷阵组成,阵与阵之间留有几条通道,以便让后方的预备队和补给物资通过。地雷阵中央设置据点,让小股部队固守其中。上岸的联军或空降的联军部队一旦掉进雷场,便难以脱身,落在防线后的联军空降部队,也难从后方进到海岸与登陆部队会合。隆美尔还让每个师与师部安置在雷区的据点中,这样每个师长都成了“要塞司令”。的确这种地雷阵后来给英美联军带来很大的杀伤。隆美尔准备在这条狭长地区埋设4亿颗各种各样的地雷,但时间短促,在会战来临时,他只埋了400万颗。

    在防御计划中,引起争论的是由10个装甲师组成的战略预备队的部署。许多没有同英、美军队作战经验的将领,如伦德斯特和西线装甲兵指挥官希维本堡,以及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等人,虽然在理论上,赞成隆美尔把登陆盟军毁灭在海滩上,但却一致认为那是不现实的事,他们主张装甲预备队的位置应部署在远离海岸的机动点上,让敌人深入一点,再予以打击。他们所依据的是“坦克兵只准集中,不准分散”的传统作战原则。隆美尔根据北非的经验认为,盟军在登陆时必定掌握制空权,以猛烈轰炸割断德军前线与后方的联系,这时,部署在后方机动点上的装甲部队无法向第一线运动,并可能在向前运动的途中就被瘫痪。再者,集结的装甲部队将成为盟军轰炸的一群活靶。所以他坚决主张装甲部队应靠近海岸,以便几小时就可投入反登陆作战。希特勒左右为难,似乎两种意见都有其道理,最后他采取折中方案,让隆美尔指挥3个装甲师,布置在海岸接近地,另外7个师放在内陆后方。这样安排的结果是既削弱了战役预备队,又削弱了战略预备队。以后的事实表明,隆美尔的方案是对的。

    当装甲预备队的部署解决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二十章 德国法西斯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