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遍地黄金也要抢 香港商人赚钱故事
    “香港”被人称为“遍地黄金”,然而,香港人的富有并未使他们过上轻闲的生活,竞争的压力使他们步履沉重,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拼命工作。

    激烈的生存竞争,既激发了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香港商人喜欢说“搏一下”,大概就是争取一下的意思。

    这比“试一下”更重要。搏,就是要整顿精神,全力以赴。搏,多少带有一点冒险的精神。

    香港由于其地域特殊性而受“西化”影响严重,所以有人说,香港是东西方文明的“混血儿”。香港商人是东方式的智慧与西方式的精明的综合体。

    在香港商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传统的中国色彩,香港商人灵活、机智,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西方文化的烙印。他们的传统特质,由于混杂了西方的思想灵魂而不再有传统的迂腐。

    港商的生活哲理是,挣钱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在商言商,言商即是挣钱,这个道理在港商看来,再自然不过、简单不过了。

    不仅像邵逸夫、胡仙这样的富豪级巨商重视取利赚钱,就是一般的港商,也同样把赚钱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他们的功利主义色彩十分明显。

    316、李嘉诚经营之道

    出身贫寒的李嘉诚现在能够被公认为华人首富,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长远的战略眼光。

    李嘉诚14岁在一家小塑料玩具厂当推销员。由于工作努力,不到20岁就被老板提升为经理。两年后,年仅22岁的李嘉诚,自己开设了一家专门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的“长江塑料厂”。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兴起一股“塑料花热”。李嘉诚立即争取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迅速由生产玩具转向生产塑料花。长江工业公司不久就成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塑料花工厂,而李嘉诚本人因此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美称。

    正当塑料花大受海外欢迎,行业兴隆之际,李嘉诚却独具慧眼,预料到塑料花将在世界市场由畅销转为滞销,他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当时盈利仍丰的塑料花行业,重操玩具旧业。果然,不久国际市场的“塑料花热”冷却,行胜暴跌,那些趁热而上的厂家纷纷遭殃,而李嘉诚却在玩具产品中每年仍赚上千万港元。

    李嘉诚深谙好花无常开的道理,早在塑料花业兴盛时期,他就认识到,随着香港的繁荣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会日益尖锐,地产业必大有可为。

    1958年是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香港地价下跌70%,房价下跌30%。房地产业正处于低谷之时,恰在这年,刚满而立之年的李嘉诚,以百万资本向地产业进军了。从1958年至1980年的22年中,香港地产业历经沧桑,几起几落,虽充满风险,但却百年不遇,机遇迭出。李嘉诚眼明手快。感觉敏锐,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机遇,成为一代香港地产大王。

    1959年,李嘉诚首先购买的为别人所不齿的工业用地,1980年以市区平均地价计算,工业地价比当年上涨了281倍,而非工业用地及住宅用地也分别为74倍与82倍。1965年,银行风潮及1967年地产价格狂跌,许多人急于脱手房地产,他却泰然处之,反而认为这是发展地产业的大好时机。继续从事房地产生意,只买不卖。到1972年,他的公司已拥有35万平方英尺的房地产业,每年资金收入390万港元。

    李嘉诚为什么能赚钱?眼光!商人没有战略眼光,就好比摸黑走路,迟早会碰得头破血流。

    孩子的钱最好赚: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报告显示,子女教育的消费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的消费,成为居民储蓄的最大目的。据估计,国内居民教育消费额每年约为2500亿元。教育培训市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赚钱金点子大全集简介 >赚钱金点子大全集目录 > 第十七章 遍地黄金也要抢 香港商人赚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