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
可能不知去向了。发布数据的部门不断改进统计方式——当然这是好事,你可以得到更好的数据;同时也有不好的方面,因为你没法拿新数据与旧数据比较,也就得不出一个清晰的趋势。在一个经济增长稳定、没有处于结构性变化中的成熟经济体做数据统计相对简单,在类似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做统计可不容易。

    3.中国的统计体系还不得不面对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1968~1972年间,政府统计部门被关闭,特别遗憾的是这期间数据收集也中断了。更可惜的是,大量统计人才连同他们的统计知识一起被扫地出门。当统计机关重新恢复的时候,很难找到合格的统计专业人才。重新培养统计经验和统计人才花费了很长时间。

    4.另一个问题也与历史遗留因素有关——当前的统计体系在掌握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生产数据方面非常有优势,但在服务业统计方面较差。服务业是以小规模的私营企业为主构成的,比如餐饮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成服务业统计薄弱的原因是,在毛泽东时代,工业生产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服务业则无足轻重。统计的基本核算原则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简称MPS),从未真正进行服务业核算。20世纪80年代,核算原则转为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这一原则对服务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仍以多种方式存在。例如,仍然没有针对服务业活动的每月估算数据,零售额数据仅体现部分消费者的行为——其中包含大量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公款购买,因而不能称其为可信赖的私人消费指标。

    5.中国地域辽阔,因而也非常多元,这种多元化的简单平均(很多官方数据通常是这样处理的)往往会掩盖很多内容。生活在上海或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意味着你所面对的经济环境与四川乡下或东北的哈尔滨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意味着某些时候统计数据对你来说意义不大,似乎并不符合你的实际体验。这也许是数据出了问题,也许说明你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这一点在2009年体现得尤为明显,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明显感到阵阵凉意,而天津却贴出了令人大为惊异的两位数经济增长率。

    所有这些问题也为全国上下统计部门的人士所充分了解,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进统计工作,这是很积极可喜的一面。例如,他们通过亲自进行大量调研,以验证各地上报数据的精确性。下面我们会一一提到统计部门在改进数据统计方面取得的进展。

    但是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几年前那场关于上一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经济数据真实性的国际大辩论。

    1998/1999年GDP数据争议

    十余年之前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国际国内因素的猛烈冲击之下,中国香港、泰国、韩国和印尼经济剧烈收缩。这场危机的震中在亚洲,并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经济体,也对发达国家造成影响。中国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和欧洲,均出现了经济减速,外国投资流入也减慢了速度。对中国而言尤其要紧的是,国内经济尚处于1994年为经济过热降温的宏观调控影响之中,面临很大挑战。与此同时,国企改革留下的摊子需要花大力气收拾。90年代中后期,数百万人因国企改革而下岗,私人部门只能吸收其中的一部分。内外因素夹击之下,1998~1999年中国经济举步维艰。到1999~2000年前后,世界贸易回暖,国企改革高潮已过,私营企业受到更多政策扶持。住房制度自1998年起发生重大改革,取消福利分配住房制度,商品房市场逐步建立起来,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受到巨大提振,也为未来几十年消费加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经济之路简介 >大国经济之路目录 >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