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有多大?
经济增长的7%。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很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某些年份净出口的增长比另外一些年份更重要。

    从净出口看贸易重要性存在的问题

    以净出口为指标度量中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我们在估算中笼统地假定所有进口都进入了出口,因此从出口中扣除进口以得到一个净额。但是显然,这并不符合事实——中国的进口中也有一部分用于投资和自身消费。

    要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需要掘地三尺,深入中国经济内部,按各种产品,一道道生产工序,分步骤跟踪附加值。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知晓中国的工业产能中,有多少是生产出口产品的。我们才可能知道,某些行业只有10%的附加值在中国产生,90%被其他国家得到。只有这样做,我们才可以计算出平均的整体国内附加值。只看出口达到多少美元,或只看贸易顺差有多大不能告诉你这些。

    但这一方式的难度在于,计算创造的附加值极其复杂,耗时费力——远非我们这些银行分析师的力量所及,我们中的大多数既没那样的头脑,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做这些复杂的运算。幸亏,一些头脑聪明、功底深厚的做学问的经济学家做了这一工作,他们的研究给予我们很大的借鉴和启迪。

    亚洲:国内63%,国外37%

    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投入产出表。巨大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字,经过一定的假设和运算,可以追踪货物的原料投入、生产和流出某经济体的整个环节。当我们以这种方式跟踪货物的流动,就可以知道,哪些环节真正实现了价值增加。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加博尔·善拉(Gabor Pula)和图奥马斯·佩尔托宁(tuomas Peltonen),采用了独特的亚洲投入产出表来分析亚洲范围内创造的附加值。“ Peltonen,June 2008,他们特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所有这些附加值的需求来自哪里,国内还是国外?

    他们的研究发现,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印尼等大规模经济体)的绝大多数需求仍然来自国内。中国和印尼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70%来自国内。但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新加坡生产产品的需求来自国内的不足30%,其余需求均来自国外。平均下来,2006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附加值需求中有37%来自外部世界。

    同样显著的一个发现是,这一比率比10年前高出许多。也就是说,尽管近些年这些经济体国内消费有较大增长,亚洲经济与外部世界却更加“挂钩”(而不是“脱钩”)。亚洲全部最终需求中,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占16%,亚洲占7%,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占了14%。印尼、中国和韩国是亚洲内需驱动最显著的经济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易受到全球需求降低的冲击。

    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总体上弱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但根据普拉和佩尔托宁的估算,2006年仍有30%的附加值需求是由海外消费者和投资者拉动的。2000年时,这一比率是25.5%。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对外部世界的依赖程度加深了,而不是相反。鉴于2001年中国成为tO成员以后出口的大幅增长,这一结论在我看来是成立的。

    国内附加值

    几名位于华盛顿和纽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王直和魏尚进,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sis Really Madein Cic Value added when Processing is Persuasive”,NBER orking Paper #14109,June 2008,普拉和佩尔托宁着眼于最终需求的来源。库普曼等人则从出口出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经济之路简介 >大国经济之路目录 > 第十章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有多大?